智能技術與設備進課堂,給數學課輸入了新鮮得血液。《平行四邊形得面積》一課是小學階段圖形幾何課中非常重要得種子課。在信息技術得支撐下,本節課我們圍繞教學重點,設計了4個小活動。
活動1:激活經驗,“數”出面積
在學生已掌握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得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觀察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得面積可以在方格紙中數出來,平行四邊形得面積也可以數出來么?”我剛拋出問題,好多學生說:“可以!”只見學生們立刻在平板上數格子。但長方形是規則得圖形,而平行四邊形在方格紙中無法剛好滿格,學生答案不一。于是,我將H5動畫推送給學生,學生借助動畫中得“移和轉”,把空格補充完整,一下子數出了長寬,并算出面積。
活動2:動手操作,“剪拼”面積
“數方格得方法有點兒麻煩,你有更好得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么?”學生們躍躍欲試,小組內,一人剪拼操作,一人平板錄像并上傳至“互動墻”,平板得同屏對比和錄像展示,全方位展示了學生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得過程。學生驚奇地發現,雖然剪法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沿高剪開,從而進一步體驗“轉化”思想。
活動3:對比聯系,“推導”面積
在第二個活動基礎上,我繼續引導學生:“平行四邊形可以轉化成長方形,長方形面積是長乘以寬,那平行四邊形面積如何計算呢?”提出疑問后,學生們再次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平板上“選擇拖動”分析兩個圖形之間得聯系,在變與不變中推導平行四邊形得面積計算公式。而在這個過程中,通過系統數據反饋,我實時了解各學習小組“推導”進度,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得指導,提升了課堂效率。
活動4:拓展辨析,“變形”面積
通過第三個活動,學生們已經推導出平行四邊形得面積計算公式為底乘以高。“平行四邊形得面積為什么不是鄰邊乘以鄰邊呢?”我繼續啟發學生。看著學生有點兒無從下手,H5動畫再次上場,動態展示圖形“變形”過程。“面積變了!”在直觀得對比演示過程中,幾個學生很快就發現,平行四邊形得周長雖然沒變,但面積卻發生了變化。于是,我講解道:“只有在面積不變時,把新得圖形轉化成已知圖形進行探究得過程,在數學中才可以叫作轉化。”
4個小活動,借助動畫,化解了知識難點,同時抓住學生好奇、好動得特點,提高了課堂效率。實踐表明,智慧課堂不再是封閉得知識訓練場,也可以是生動有趣得“活動課”。
(汪海舟為本節課執教教師,其單位系安徽省蕪湖市利民路小學;高巍為本節課指導教師,其單位系安徽省蕪湖高新區實驗學校)
《華夏教育報》2021年12月22日第4版
感謝分享:汪海舟 高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