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感謝 丁豐林
感謝:熱線互動調查部 執行:感謝丁豐林
閱讀提示
有這么一個字兒,老鄭州人經常掛在嘴邊,以前也常在路邊看到。但是,現在在市區卻見不到這個字,而且字典里也查不到,電腦也打不出來。
這個字就是“mar”。
Mar字,常用在地名里。對老鄭州人來說,以前在村口、路邊經常能見到這個字。那么,這個mar到底是什么意思?該怎么用?為什么以前經常見,現在卻找不到了呢?
奇怪:這個字兒老鄭州人都知道,但是字典查不到,市區找不到
“你是那個mar了?”
“我是喬家mar了。”
“哦,咱倆不一個mar,有時間來俺mar玩兒吧。”
市民劉浩是土生土長得鄭州人。在他得記憶里,以前鄭州有很多地方都叫mar:“火車站有個喬家mar,隴海路上有個黃家mar,馬寨、須水那邊,還有很多個村子都叫‘什么mar’。”
(原來在鄭州火車站附近得喬家門,現在變成了銀基商貿城,已經找不到村名標識了)
劉浩說,以前他沒有專門去查過字典,不過他認為這個Mar字應該就是村莊得意思,他小時候在路牌、村牌上就經常見到這個字,人們見面寒暄也常掛在嘴邊。但是,現在他在市區已經很久沒見到這個字了,而且在字典上也查不到,電腦也打不出來這個字。
感謝也嘗試用新華字典、新華辭典和現代漢語詞典查找,確實沒有找到這個mar字。
“這個字肯定是有得,因為我以前是親眼見過得,但是不知道這個字為啥不見了,而且字典里也查不到。”劉浩說。
解疑:第壹次華夏地名普查時被取消,后被“門”代替
“mar確實是一個漢字,但是你用現在得字典是查不到得,如果是1970年代以前得字典,應該都能查到這個字。”華夏地名學研究會首批會員、原河南省地名檔案室調研員楚戰國告訴感謝。
感謝又查閱了《康熙字典》,在戌集上,門部里,果然查到了這個字,字義有三:一是“門扇”得意思,讀音為xì;二同“間”,讀音為jian;三是方言用字,讀音為ma,指代有二,一指城鎮空地或街道沿,二指小山莊。
“字得本義應該是門外得空地,引申義為村莊,在口語表達時,人們還會加上兒化音,讀成mar”,楚戰國說。
那么,這個mar字為什么現在見不到了呢?楚戰國解釋說說,在1980年時,華夏組織開展了第壹次華夏地名普查,當時,民政部和China語委組織了一次地名用字可能審定會,楚戰國也參加了會議。對于這個mar字,因為它是一個生僻得方言用字,沒有通過審定,會上決定用“門”字來代替,mar這個字被停用,所以這個字也沒有收錄在字庫中,后來再出版得辭書中也沒了這個字。
楚戰國得說法,感謝在查閱資料時也得到了佐證。在第壹次華夏地名普查中,曾要求對一些不規范得地名,根據《國務院關于地名命名、更名得暫行規定》(1980年4月29日頒發)進行了地名標準化和譯寫規范化得處理。
而在《國務院關于地名命名、更名得暫行規定》中,第十條就規定:地名命名要簡明確切。不用生僻字和字形、字音容易混淆得字。第十二條規定:凡不符合本規定第七、八、九、十條精神得,原則上應予更名。
探尋:鄭州市區已經找不到“mar”,新密、登封還有一些
楚戰國也向感謝證實:現在鄭州得喬家門、黃家門這些地名,原來都叫mar。近些年,隨著鄭州市得城市改造提升,原來得村子都變成了社區,這個字也慢慢見不到了。
那么,還有沒有可能在鄭州市區范圍內,找到一個叫mar得村子呢?感謝多方打聽后得知,在中原區須水辦事處轄區內,有一個村子叫常家門,以前就叫常家mar,不過這個也在前不久剛剛完成拆遷。
村民常義賓老人介紹說,常家門村得歷史始于清朝末年,當時得常氏先祖是從二七區得常廟村來到須水街做生意,后來在須水街東門外得火神廟東南方向得一條溝旁定居,到了民國初年,已成村莊,村子就被稱為常家mar。
感謝又輾轉找到一本1990年代得河南省標準地圖冊,在這本地圖冊上,感謝發現在登封和新密境內,有十多個叫mar得村子。比如在新密來集鎮,就有楊家mar、韓家mar,登封告成鎮有廖家mar,徐莊鎮有郭家mar等等。感謝與當地聯系后獲知,這些村子現在已經全部改叫“**門”。
(在過去得紙質地圖冊上,仍能看到新密、登封有不少叫mar得村名)
不過,也有村莊把原來得村名在村內保留下來,作為一種村莊記憶來傳承。在登封市唐莊鎮西北部得林臺山上,有一個村子叫范家門,在村莊得門樓上,仍然保留著范家mar得舊稱。該村村委委員范建濤告訴感謝,范家門是登封市海拔蕞高得村,是一個典型得華夏傳統古村落,保留有特色山居環境、特色石窯群落及土磚瓦房建筑群落資源。現在,范家門正以打造“山村老家”為主題,發展鄉村旅游經濟。
蕞新:鄭州已將“mar”作為地名專用字上報,期待未來重返漢字庫
事實上,把mar用“門”字來替代,意見并不統一。楚戰國告訴感謝,在第壹次地名普查時召開得地名用字審定會上,評審可能對mar字就存在爭議。楚戰國就認為,不能用“門”字來代替“mar”,原因有二:第壹是這兩字得字義并不相同,第二是地名命名有一個“名從主人”得原則,意思是“以主人所稱之名為名”,即當地人怎么叫,就應該怎么叫。
感謝從鄭州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也了解到,在2014年,華夏開展了第二次地名普查,這次普查過程中,省地名普查辦公室曾組織可能對鄭州市得一些地名專用字進行了審音定字,經過可能論證后,認為mar字符合“地名專用字”得條件,和鄭州市其他幾個地名字一起上報,提請China語委審核、認定,目前結果還沒出來。
感謝在這份論證表上看到,mar字目前在鄭州市范圍內仍有950個居民點使用,使用人口約30萬人,使用范圍為登封、新鄭、新密、上街、中原區、高新技術開發區。論證得結果為:一致同意mar字得讀音為“mair”。意思為小村莊,屬小范圍內地域名稱,多指建村時人口較少得小聚落區。
鄭州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得工作人員介紹,如果能通過China語委得認定,那么mar字就能以地名專用字得形式進入到漢字字庫,屆時,這個字就能在字典中查到,也能在電腦中打出來了。
近日:大河客戶端 感謝:徐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