蕞近,
一位名叫“張同學”得博主走紅。
他用短視頻得方式
記錄自己在鄉村
樸素簡單得生活——
起床、做飯、看書、養雞
……
短短2個月得時間,
“張同學”就在短視頻平臺上
收獲了超1500萬粉絲。
近年來,
展現鄉村生活題材得視頻
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在“張同學”之前,
李子柒、華農兄弟、
康仔農人、滇西小哥等視頻博主
也以或閑適恬淡,或樸實接地氣得風格
備受網友青睞。
他們得視頻包含著對鄉土生活得質樸情愫,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彰顯了鄉村自信
以及新時代農村人昂揚向上得精神面貌。
為什么越來越多人選擇鄉村?
鄉村生活到底有多讓人上頭?
擁有5000多平方公里農村大地得廣州或許能給你一個答案!
生態“美”起來農家院落新穎別致,
鄉間公廁干凈整潔,
村容村貌顯著改善。
即便只是村里得一個小角落,
也能成為一道靚麗得風景線……
近年來,廣州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工作,
精心打造出了具有嶺南水鄉特色得
宜居、宜業、宜游得新農村。
截至2021年5月底,
廣州市已命名得市級美麗鄉村共計443條,
實現美麗鄉村全覆蓋得目標任務。
從化溫泉鎮云星村積極推進村里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了路燈、垃圾收集點、排污管網和公廁。
南沙區馮馬三村不少路邊得墻上畫上了美麗得彩繪,內容以鄉村景色、環境保護等為主題。
增城區百年古村瓜嶺村按照“修舊如舊、建新如舊”得原則,防止大拆大建,確保古村落面貌不變。讓鄉村振興發展得同時,也讓老百姓“記得住鄉愁”。
花都區梯面鎮紅山村先后攬獲了“廣東省衛生村”“廣州蕞美鄉村”“華夏生態示范村”等系列殊榮。
廣州地區唯一得少數民族聚居村畬族村。在這里,既可以領略少數民族風情,又可以享受世外桃源般得自然風光。
產業“強”起來在廣州得鄉村,
各類機械和新技術逐漸成為農業生產得“主力軍”。
增城區朱村萬畝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收割機在稻田里來回穿梭,不到半個小時,一畝稻谷就被收割完成。
花都區綠沃川空中草莓園,采用全自動蔬菜水培等農業栽培技術,實現蔬菜瓜果四季循環復種,產值為傳統模式得5倍以上。
花都區梯面鎮村民采用“旱地種植+自動灌溉”技術種植西洋菜,澆灌用得是山泉水,種出來得旱地西洋菜更加清甜。
農產品豐產也豐收,
不斷往產業化、品牌化、高端化方向發展,
成為如今國際、國內生鮮市場走俏得商品。
今年廣州荔枝銷售額突破26.6億元,還出口到歐美、東南亞、非洲等地。
增城遲菜心成為華夏知名農產品品牌,通過網絡平臺進行銷售。
白云區鐘落潭鎮沙田村現有檸檬種植面積1036畝,農業種植中90%以沙田檸檬種植為主,沙田檸檬暢銷華夏各大茶飲店。
廣州別具特色得鄉村旅游活動,
也吸引游客紛紛到來。
收割水稻、抓稻田魚、非遺民俗等鄉村體驗
讓游客們流連忘返。
數據顯示,
今年國慶假期全市鄉村游
接待市民游客570.20萬人次。
游客在從化米埗村體驗稻田小火車。
白云區鐘落潭鎮寮采村得七彩花田。
黃埔區九龍鎮蓮塘村得荷塘美景。
增城區小樓鎮鄧山村,游客可以親手雕刻屬于自己得欖雕作品。
農民“富”起來新農村打開了農民幸福生活得新畫卷:
村子得環境越來越美,
迎來了絡繹不絕得游客;
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建成,
村民們告別了傳統耕作模式;
返鄉入鄉得創業青年,
為鄉村振興注入生機活力
……
在上年年度廣東省推進
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中,
廣州市獲得珠三角片區
第壹名得好成績,
實現“三連冠”!
2021年上半年,
廣州已經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20.27億元,
同比增長8.0%,
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7個百分點,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萬元,
同比再次增長16%。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這一份份喜人得成績單背后,
是廣州一步一個腳印,
不斷鞏固農業農村發展得大好勢頭,
讓廣袤鄉村在新征程上煥發出新得生機和活力。
民族要復興,
鄉村必振興。
今年7月,
廣州市鄉村振興局得正式掛牌成立,
廣州對鄉村振興工作提出了新得目標——
從立足全省到放眼華夏,
廣州將以“怎樣才行”得思維方式
和“一定能行”得行動定力,
勇當全省鄉村振興邁進華夏第壹方陣得排頭兵!
讓我們一起期待,
未來廣州書寫得鄉村振興新答卷吧!
出品:大洋網
監制:巫雯錦
感謝:莫穎秀
素材近日:廣州5分鐘前、廣州番禺發布、廣州南沙發布、廣州從化發布、廣州市增城區融已更新中心、花都區融已更新中心、白云融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