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開始,豬價就開始了“開門綠”,而隨著屠企得虧損接連增加,其壓價意愿更足,這也不利于生豬行情。果然,因市場豬肉價格偏高,消費需求減弱,不少人抱怨豬肉太貴,進而轉向購買魚、蛋、雞肉等,抑制了豬價上漲。
01、豬價變臉下跌12月份得豬價盡管總體低迷,可東北地區(qū)卻迎來了猛漲,其產地已漲至17元/kg大關,相比其他地方得價差越來越少。本以為隨著東北走高,其他地方也會順勢跟著上漲,可沒想在屠企得壓價下,以及白條豬走量偏低,因而豬價再次走跌,而東北豬價也率先下滑,如今下跌范圍擴大。
從今天均價來看,行情跌至17.73元/kg,環(huán)比跌了0.02元,盡管沒有跌多少,可北方跌幅明顯。作為生豬產區(qū),北方得豬價走跌,必然會逐步影響華夏。
從監(jiān)測報表來看,東北跌了0.2-0.3元,跌幅明顯加大,產地為16.5-16.9元/kg,說白了是受近期豬農賣豬偏多,而屠企采購需求低迷所致,使得屠企有了壓價得空間,進而東北行情走跌。
華北跌了0.1-0.3元,主流為16.5-17.5元/kg,盡管寒潮趕來,氣溫比較低,可因消費需求不高,再加上生豬外調訂單不多,因而豬價很難反彈。
不過西南一帶,豬價反彈0.1-0.2元,主流為17.1-18.6元/kg,說白了還因天氣變冷,當?shù)氐秒缰菩枨笕匀淮嬖冢皇窍啾惹捌谄酰蚨i價反彈力度不大。
華中一帶,主流為17.5-18.6元/kg,其中贛鄂兩地反彈0.1-0.3元,河南跌了0.15元;華東漲跌互現(xiàn),主流為17.6-19.1元/kg,山東跌了0.1元,閩浙因消費需求高,豬價反彈0.1-0.2元。
總體來看,南方漲幅不大,除西南外,其他地區(qū)多處在穩(wěn)中有跌中,南北價差縮減。至于為何,還因南方得需求偏低,消費力度不大,中間商處在觀望中。而對北方得豬農來看,近期恐慌性心態(tài)增多,生怕后期豬價大跌,因而也開始了積極出售,再加上北方消費低迷,因而豬價跌幅加大。
02、豬肉連漲7周從農業(yè)農村部提供得數(shù)據來看,截止11月末,豬肉均價已迎來了“7周連漲”,而如今豬肉均價已達到28.62元/kg,也就是14.3元一斤,相比10月初大漲超40%。
豬肉之所以大漲,和10-11月份得豬肉不錯增多有關,不少人也趁機制作臘腸、熏制臘肉,再次增加了不錯。同時,當時華夏得大肥豬供應偏緊,在市場需求壓力下,也帶動標豬得價格。
如今市場上,豬肉零售已紛紛走高,如焦作一網友表示,當?shù)氐梦寤ㄈ庖褲q至16元/斤,比起10月初大漲7元一斤。而在川渝、閩浙、兩廣,豬肉已漲至17-20元/斤。茂名一網友表示,當?shù)氐梦寤ㄈ?0元/斤,精瘦肉為23元一斤,排骨也已漲至28元。
然而,在肉價持續(xù)走高得同時,豬肉得腌制需求開始走跌,終端需求也明顯下滑,不少人轉向其他肉蛋類得購買,進而減少了豬肉消費需求,因而豬肉繼續(xù)上漲得空間受阻,反而開始逐步回落,這也不利于豬價繼續(xù)走高,恐怕10元豬價短期內是無法到來了。
03、豬市或玩完?如今得生豬市場,仍然遭遇著3大危機:
1、產能增多
截止10月底,母豬存欄規(guī)模為4338萬頭,超正常水平6%,這表明仔豬產量依舊偏高,不利于后期得產能釋放。而從3-10月份,規(guī)模化企業(yè)每月得仔豬產量超3000萬頭,這也意味著后期并不缺豬,供大于求現(xiàn)象成為必然。
同時,6-7月份仔豬產量同比分別漲39%、33%,可見其規(guī)模之大,這也意味12月份不缺豬,市場供應比較充足,很難致使豬價走高。
2、豬企加快上量
如今已是2021年得蕞后一月,那些龍頭豬企得出欄任務還沒有完成,為了拉動股價,上市豬企必然會在本月加快出欄量,因此市場得供應過剩也會出現(xiàn)。
而中小豬農得跟風心態(tài)較重,一旦大型豬企加快出欄,必然也會跟風出售,這更不利于豬價得穩(wěn)定。而如今東北豬農已加快出售,華北豬農也受其影響紛紛出欄,后期豬價仍會拉低。
3、肥豬增多
11月份得屠宰量比起10月份低上不少,這意味豬農得惜售心態(tài)比較強烈。其實很多豬農從10月份就開始壓欄,經過1-2個月得壓欄,標豬也如愿長成肥豬。
因此,如今市場中得肥豬供應開始充足,但腌制需求基本告一段落,如此一來自然是不利于肥豬行情,接下來肥豬價走跌概率較大。
從以上來看,12月豬價怕無法繼續(xù)保持高位,接下來易跌難漲,豬市或要玩完,大家咋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