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1月8日電 (張婧)甘肅官方8日發布2020年度《甘肅住房和城鄉建設發展分析與預測》藍皮書披露,近年來,甘肅實施全域無垃圾,不僅美化村容市貌,改善人居環境,使民眾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還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
其中,甘南州作為該省全域無垃圾治理行動的典范,2015年率先實踐將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行動與“旅游興州”和“文化撐州”的發展結合起來,實現4.5萬平方公里的青山綠水大草原“全域無垃圾”目標,初步探索形成一條具有時代特征、藏區特點、甘南特色的文化旅游發展之路。
在全域旅游無垃圾“環境革命”的推動下,甘南州面貌發生徹底改觀,景區環境有了大幅提升,實現景觀和環境的雙提升,有利于全面推進全域旅游,進而促進文旅產業的發展。目前,“全域無垃圾”已成為甘南的“金字招牌”,整潔、靚麗、文明的宜游宜居宜業環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日益顯現。
甘肅白銀市靖遠縣糜灘鎮獨石村雖有環山臨水的地理優勢,但大部分土地為鹽堿地。近年來隨著美麗鄉村的建設,這片土地煥發出“新活力”。圖為航拍改造后的鹽堿地。(資料圖) 張強中 攝在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行動中,白銀市靖遠縣加大黃河沿岸的環境治理力度,昔日臟亂的河邊變成了人們旅游體閑的目的地,并將區域內環境、資源、產品和產業融合發展,構筑旅游發展新格局,推動旅游產業的同時,城鄉環境也更加干凈漂亮,更有特色和品位。
在白銀市白銀區水川鎮,當地將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工作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開展鄉村治理,引導民眾整齊堆砌果木枝條和柴草秸稈等生產生活資料,彰顯鄉村特有風貌特色,開展“美麗庭院”創建活動;平川區將全域無垃圾治理與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探索“產業興、旅游旺、生態美、生活富”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甘肅省社會科學院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研究所副研究員代雪玲表示,甘肅各地立足自身實際,創新探索出一系列生活垃圾處理的有效途徑,收運處置模式進一步規范。如在城鄉結合部或列入小城鎮規劃建設的村莊,采取城鄉一體化處理模式,將農村生活垃圾納入城市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體系中;在偏遠山區或人口居住分散的村莊,采取戶投放,村收集,就近就地填埋、堆肥、焚燒的處理模式;在缺乏集中處理條件的村莊,組織村民妥善儲存生活垃圾,安排保潔人員和清運車輛定期轉運到指定的處理場所進行處理。
代雪玲介紹說,在城鄉垃圾清掃保潔、收集、運輸設備設施建設方面,截至2019年7月底,城鄉建設垃圾處理設施增加到287座,配備各式農村垃圾保潔、收集、轉運(運輸)車增加至26987輛,實現垃圾集中收集、運輸的行政村數量達到14847個,覆蓋率為92.7%,目前城鄉垃圾清掃、收集、轉運設施設備配置逐步到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