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1月8日電 (程景偉 林蔭)冬季候鳥南飛。當前,廣東省各大濕地公園、灘涂地、海岸線等迎來了大批候鳥落腳“歇息”,南粵大地成為了“鳥的天堂”。
1月8日傍晚,記者跟隨廣東省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來到廣州南沙濕地。在這里,隨處可以看到成群的候鳥,棲息于灘涂、樹林,或在空中翱翔,場面十分壯觀。
據南沙濕地公園有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廣州市面積最大的濕地,南沙濕地是候鳥遷徙路線上的一個重要的中轉站,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絲光椋鳥、黑臉琵鷺等各類候鳥遷徙到南沙濕地,它們于此補充能量或者停留于此越冬。據統計,每年到此棲息過冬的候鳥近10萬只。
廣東位于“東亞-澳大利西亞((EAAF)”候鳥遷徙路線上,有多處國際重要鳥區,大量候鳥在每年春秋遷徙季節途經廣東省,并有部分在粵越冬。眼下,包括南沙濕地在內的廣東省內各大濕地公園陸續迎來了大批候鳥,各地觀鳥愛好者拿起望遠鏡、相機到處觀鳥和拍鳥。
1月8日,棲息在廣州南沙濕地的大量候鳥。 姬東 攝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副所長張強表示,今年廣東省冬季候鳥的總體數量將超過20萬只,種類超過300種。飛臨廣東沿海的候鳥中,珠江口將超過10萬只、湛江有3萬至4萬只、汕頭也有3萬至4萬只,汕尾海豐、陽江等地水鳥數量也已過萬只。此外,廣東省有大面積的農田和林地,也是多種陸鳥的越冬地。
據介紹,從1月中到2月初,飛臨廣東的候鳥數量將大量上升,屆時數量將達到一個峰值。
“自2019年7月中旬以來,受持續少雨和長江水位降低的共同影響,江西鄱陽湖及上游河流水位持續下降,江河湖泊持續低枯,2019年冬季很多以前沒有記錄或在廣東很罕見的候鳥飛來廣東越冬,特別是大型水鳥,如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黒鸛,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天鵝。”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研究員張敏表示,近幾年,勺嘴鷸、中華鳳頭燕鷗、黑臉琵鷺等世界性珍稀物種也逐漸在廣東有穩定越冬記錄,且數量呈上升趨勢。
據悉,野外監測發現,廣東省有記錄到黑臉琵鷺、中華秋沙鴨、青頭潛鴨、小青腳鷸、勺嘴鷸等珍稀瀕危鳥類。其中,黑臉琵鷺數量逐年增加;2019年10年至12月,湛江發現黑鸛、灰鶴新紀錄;12月13日,江門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鶴9只,是廣東歷史新紀錄。
近年來,廣東省開展多項濕地整治和修復工程,并對販賣野生鳥類行為保持高壓打擊態勢。2019年9月27日起,廣東省啟動大規模的秋冬季嚴打破壞候鳥等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專項行動——“2019護飛行動”,截至12月31日破獲相關案件83宗,抓獲犯罪嫌疑人108人;清理整治野生動物交易市場、加工經營場所等共7384家(處)。
廣東省林業局表示,接下來,廣東將積極推進部門間以及各地建立健全候鳥等野生動植物保護監管聯動機制和長效機制,切實做好候鳥等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