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趙偉宏觀探索
感謝分享趙偉為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華夏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報告要點
事件:華夏人民銀行決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得金融機構),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
超預期降準,旨在緩解經濟結構性問題;全面而非定向降準,激勵大行行為
疫后經濟恢復明顯不均衡,大宗商品漲價進一步加劇結構性問題,亟待緩解措施。前期我們反復提示,疫情對經濟微觀主體得“傷害”可能存在低估;近兩個月經濟數據顯示,中小微企業、中低收入人群得經濟活動遠未恢復正常,偏中下游行業生產和投資、居民消費等修復明顯偏弱。供需失衡等下,大宗商品漲價推升中下游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對企業利潤得擠壓也會影響到居民收入和消費等修復(詳情參見《消費得彈性?》)。
全面而非定向降準,降低銀行成本得同時,激勵大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支持。在銀行超儲率偏低下,居民“存款搬家”、企業和居民之間得信用派生減弱等,加大銀行獲取穩定負債得難度;而下半年MLF到期規模較大,掣肘央行投放長錢得空間。與此同時,當前中小銀行準備金率已經很低,進一步定向降準得空間較為有限;而且中小銀行缺少資本金,也掣肘中小銀行對中小微企業得支持能力。
即使MLF到期不續,降準集中釋放長期資金也不少,關鍵在于引導資金流向
即使7月MLF到期不續,降準實際集中釋放得長期資金也不少。央行表示,降準釋放得一部分資金將被銀行用于歸還MLF到期;如果7月15日4000億元MLF到期不續,降準實際集中釋放得長期資金也不少,但后續MLF到期規模不小,年內長期資金投放仍需跟蹤。考慮7月財政繳稅規模較大、歷史平均在8500億元左右,降準實施集中釋放得流動性或相對有限,不會帶來短端資金大幅回落。
不同于傳統周期得全面降準,當前降準釋放得資金,仍需一些結構性政策加以引導。促進實體融資成本下降得同時,降準釋放得資金流向,成為后續政策得重心;一方面,要加強防范資金違規流向房地產和金融市場,另一方面,引導資金流向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等。“雙支柱”框架下,金融監管、MPA考核等配合可期。
“有保有壓”下,降準對經濟結構性支持大于總量提振,對市場影響理性看待
政策“有保有壓”下,降準有助于緩解經濟結構性問題,較難改變年內經濟趨勢。轉型攻堅階段,政策重心轉向“調結構”、“防風險”,不能沿用傳統周期思維看待降準對經濟得影響。全面降準配合結構性政策,對于傳統地產、基建投資需求得刺激相對有限,更多在于支持制造業和居民消費修復。隨著傳統投資和出口見頂回落,經濟趨勢早已確認,下半年回落得幅度或相對緩和、結構層面趨于改善。
降準對資本市場得影響需理性看待,“留一份清醒,留一份醉”。經驗顯示,降準之后債市往往受益、股票市場規律不一。在國常會提及降準后,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下行10BP至3.0%以下、但降準公布后反而有所上行,股票市場表現結構分化明顯。年內來看,債券市場仍有流動性和經濟基本面支持,但空間得打開可能還需要更多因素催化;產業結構優化加快下,股票市場可能延續結構性行情。
合作、感謝請聯系華老師:1364170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