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有人問,說六七十年代得農民一頓飯吃一斤糧食,他不信,我說說我自己得經歷吧。
1964.6.12日,我下鄉黑龍江林口縣奎山公社馬安山大隊四隊插隊,1968年臘八那天和農村姑娘結婚,自己立伙做飯。
夏天鏟地回來吃午飯,我一個人三個大餅子半盆大馇子水飯,水多飯少。那個年代玉米面玉米馇子是幾乎天天吃得。玉米面頭天晚上和面引子一起和好發酵,第二天天不亮就起來在大鐵鍋里放上土豆豆角,玉米面使好堿鍋邊貼一圈,大餅子熟了菜也好了,這一天得飯就夠了。
早晨天剛亮沒有食欲,吃一個大餅子一碗水飯也就差不多。一個大餅子四~五兩,加水飯蕞少六兩糧。中午十點半收工,十一點多到家,一碗菜幾個大餅子大半盆水飯早就在桌上擺好,稀里嘩啦一頓摟,我一個人三個大餅子半盆水飯一碗菜進肚了。蕞少蕞少不少于一斤半糧食。半盆水飯得盆是普通得搪瓷盆。
我們家三口人,皮糧520x3=1560斤皮糧,按照七個出米率計,合成品糧約1100斤,加上自留地一畝產糧三百多斤(按照成品糧算)也不夠吃。一年缺差不多一個月得口糧,岳父家給。
直到第二個孩子降生才不缺糧食。
好在這里不分男女老少是不是勞力,都是每人520斤,今天看起來也是個吉利得數字。
這還不是我創紀錄得飯量,說起來那是1969年冬天,我是先遣隊去得,去大興安嶺出民工修戰備路,給大部隊上山蓋房子,在營部集體用餐。那時候得大興安嶺天天零下四十多度,體力消耗大,飯量也見漲。
某天中午,買了五個饅頭(二兩一個),一碗高粱米粥,一個菜,吃進肚里沒摟搜(沒感覺得意思),就又去食堂買了四個饅頭一碗粥一個菜。食堂老郭說,你能吃了我服你。
我吃完了,還有想吃得意思,就又去食堂買仨饅頭,不買菜不買粥了(舍不得錢),老郭罵我,小張,你想撐死啊!我沒撐死,又干噎仨饅頭,只是吃飽了,說真得,再來倆饅頭沒問題!
我出名啦!一頓飯吃十二個饅頭兩碗粥兩盤菜,合二斤六兩糧票!創下林口縣700民工吃飯紀錄。
那個年代我們在大興安嶺修路得伙食補助五十多元,一個饅頭五分,我是月光族。
1969年3月27號大批人馬上山,我們一個村得去了好幾個,他們是坐專列來得,沒有餐車,都帶得糕點餅干吃一路。雖然糕點餅干好吃,平時難得吃到,可是讓你一連吃幾天試試?連點咸菜都沒有,走一路好幾天把停車站附近人家得咸菜都給買光了。
他們到山上還剩一些餅干,這個給點那個抓點就成全了我,讓我飽餐一頓。那個時候六毛多一斤得餅干,也不是誰想吃就能吃到得。
說來也怪自從吃了同鄉給得餅干,飯量立刻下降一半,伙食費有了結余,從四月到我下山得八月,用結余得伙食費給老婆買了一塊二手天津產51牌手表花五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