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張軍 編輯|梁超
日前,“致良知四合院”被質疑“精神傳銷”后,引發了大量企業員工和社會對其培訓模式的質疑。
今日,8號樓就參加“致良知四合院”課程學習的原因、學習內容、派出學習的人員等問題,根據“致良知四合院”官網顯示的“地方四合院”企業名單進行了聯系。
8號樓先后致電30余家企業聯系人,有企業聯系人一接通電話便問“是問‘致良知四合院’這事嗎?我給你問下”,截至發稿也沒有回信;也有企業聯系人一聽是問“致良知四合院”的事便掛斷了電話,僅有2家聯系人愿意詳細告知。
據天津仁道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張超介紹,在董事長的號召和組織下,公司大概花了40多萬元用于買課。目前,已經關注到了“致良知四合院”被質疑“精神傳銷”的新聞。對于是否繼續合作,他則表示,要看國家對這事的定性。
青島曙光電子有限公司高管李文告訴8號樓,通過對王陽明心學的學習,自己的心性有了提高,開始活的明白了。他表示,經過學習,開始明白了稅負重就是等同于為國家做貢獻。
有高層花十多萬買課 后續是否合作看國家定性
據張超介紹,公司開始學習“致良知四合院”的課程是在2017年。當時,在董事長的號召和組織下,公司開始安排管理層和員工學習。
作為板塊負責人,張超被安排到了北京參加學習。據他介紹,他學習的課程主要是幫助管理層打開人生格局、引導員工做好人好事方面的內容,“通過學習,我覺得對個人的格局、心胸、心態方面還是有幫助的。”
在他參加學習的十多天里,時間被安排的非常緊張。“通常早上五六點就得起床準備七點的早課,晚上九點半下課,下課后要完成當天的作業和分享。”
“‘致良知四合院’會介紹附近的酒店,都是五星級,每晚500元左右。”在他看來,在此情況下,“為了省事,很多人都會選擇住在附近”,“住宿費用是公司出的”。他說,由于中午休息時間很短,大家基本都會在學校餐廳就餐,“吃每頓80元的自助餐”。
關于學習費用,他告訴8號樓,自己學習十余天花了一萬多元,這“不算多”。據他透露,公司有某高層買課花了十多萬元,公司前后大概花了四十來萬。
除了派管理人員和員工去各地學習之外,張超所在的公司內部還會組織每周兩次的學習會。他說,公司300多位員工,都會被分批次安排學習。學習的形式則是集體坐在會議室,進行“傻瓜式的流程”,觀看錄像視頻、讀PPT內容、看老師的講解部分。
對于接下來是否會購買“致良知四合院”的課程,他則表示,最近關注到的負面報道偏多,目前,已經將關注到的信息匯報給了老板,至于是否繼續合作,要看國家對這件事情的定性。
“人活著要明白為什么而活”
“2016年,我就參加‘致良知四合院’的學習了。”李文告訴8號樓,他學習的是王陽明的心學。
之所以選擇參加“致良知四合院”的學習,是因為“人活著要明白為什么而活”。在他看來,參加了學習后,自己的心性有了提高,開始活的明白了,做事也變的明白了。
“做企業也是這個道理,以前做企業就是單純的為了賺錢,有時甚至抱怨國家的稅負重。學習后,開始逐漸的明白,稅負重等同于你為國家做了貢獻。”他說,人應該少點抱怨,多做點實在的成績。
據他介紹,自己參加的“致良知四合院”的學習次數并不多,總共兩三次,每次的報名費是2000元左右。對于員工來說,更多的學習機會來自公司內部的安排。~
“我最近看到了很多關于‘致良知四合院’的報道,媒體應該公道的去說這個事情。”他說,不管什么事情,總會有人說三道四。沒有哪件事情可以做的十全十美,如果真的有,反而奇怪了,“這個社會已經很浮躁了,即便是好事公布出去,也會有人說三道四,往歪里帶。”
他告訴8號樓,“致良知四合院”作為公益性的組織,并非盈利性的咨詢公司,有什么問題都可以直接去找他們的老師。
8號樓注意到,據“致良知四合院”京東店鋪數據所示,其定價66元的自編書《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第三次修訂版,)“出版不到一年,銷售1000萬冊(截至2018年10月28日)”。計算可知,“致良知四合院”一年之內,僅賣書收入就有6.6億元。
對于這一數字,李文稱,“‘致良知四合院’畢竟是一個組織,需要保證內部的運營。”他舉例說,好比組織一場學習會,也不會是某個人去承擔所有費用,而是參與者一起承擔。如果是正規的組織,還需要招人來做一些事情,而這些人也需要工資。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人物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