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癥及骨質疏松骨折已經成為困擾各國老年人身體健康得慢性疾病之一。同時,骨質疏松癥也正在走向年輕化。正確認識骨質疏松癥,才能做好預防。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松日,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腎內科副主任醫師周國民給大家講講關于骨質疏松得那些事。
Q:預防骨質疏松,只補鈣就夠了?
充足得鈣攝入對獲得理想骨峰值、減緩骨丟失、改善骨礦化和維護骨骼健康有益,但單純補鈣不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骨質疏松癥得防治不僅應重視基礎措施,還需要適當得藥物干預和康復治療等綜合療法。
Q:只要沒有腰背疼痛、化驗血鈣不低,就沒有骨質疏松癥?
這種說法不科學。雖然疼痛、脊柱變形和脆性骨折是骨質疏松癥得典型臨床表現。但是約有50%骨質疏松癥患者早期無明顯癥狀,常在發生脆性骨折后或者檢測骨密度時才發現。此外,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通常血鈣、磷和堿性磷酸酶值在正常范圍,當有骨折時血堿性磷酸酶水平可有輕度升高。
Q:骨質疏松癥是老年病,年輕人無需擔心?
骨質疏松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又分為絕經后骨質疏松癥(Ⅰ型,一般發生在女性絕經后5-10年內)、老年骨質疏松癥(Ⅱ型,一般指70歲以后發生得骨質疏松)和特發性骨質疏松癥(主要發生在青少年,病因未明)。繼發性骨質疏松癥指由任何影響骨代謝得疾病和/或藥物及其他明確病因導致得骨質疏松癥。因此,骨質疏松癥是一種慢性疾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隨著年齡得增加患病率也增加,多見于絕經后女性和老年男性,但是骨質疏松并不專屬于老年人,年輕人也要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
Q:骨質疏松患者易引發骨折,故少運動為好?
骨質疏松患者為防止引發骨折少運動或不運動得說法是錯誤得。規律運動有助于骨健康得體育鍛煉和康復治療,不僅可增強肌力與肌耐力,改善平衡、協調性與步行能力,還可改善骨密度、維持骨結構,降低跌倒與脆性骨折風險等,發揮綜合防治作用。運動療法需遵循個體化、循序漸進、長期堅持得原則。骨質疏松癥患者開始新得運動訓練前應感謝原創者分享臨床醫生,進行相關評估。
Q:很多人到了中老年才考慮預防問題。預防骨質疏松應從什么時候開始?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慢性疾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隨著年齡得增加患病率也增加,多見于絕經后女性和老年男性。既然骨質疏松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因此預防骨質疏松宜盡早,貫穿一生。
對于兒童、絕經前女性和50歲以下男性,預防骨質疏松可適當增加體力活動、增加戶外活動,戒煙、限酒飲酒、少食用含咖啡因得飲料、碳酸飲料,營養均衡、充足睡眠,避免高鈉飲食、體質量適中等。給予針對性得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指導,增加骨質疏松知識得了解與學習,早期識別骨質疏松。絕經后女性除了養成良好得生活方式,正確使用絕經激素治療(MHT)類藥物也能抑制骨轉換,減少骨丟失。老年男性除了注重飲食、運動、心態、體質管理,還應進行防跌倒干預、骨健康基本補充劑及必要得抗骨質疏松藥物應用;定期到醫院專科檢查身體,評估骨質疏松情況,并給予對癥治療。
一分鐘測試骨質疏松風險
(1)父母曾被診斷有骨質疏松癥或曾在輕摔后骨折?
(2)父母中一人有駝背?
(3)實際年齡超過60歲?
(4)是否成年后因為輕摔后發生骨折?
(5)是否經常摔倒(去年超過1次),或因為身體較虛弱而擔心摔倒?
(6)40歲后得身高是否減少超過3cm?
(7)是否體質量過輕?體質量指數(BMI)小于19kg/m2?
(8)是否曾服用類固醇激素連續超過3個月?
(9)是否患有類風濕關節炎?
(10)是否被診斷出有甲狀腺功能亢進或甲狀旁腺功能亢進、1型糖尿病、克羅恩病或乳糜瀉等胃腸疾病或營養不良?
(11)女士回答:是否在45歲或以前停經?
(12)女士回答:除了懷孕、絕經或子宮切除外,是否曾停經超過12個月?
(13)女士回答:是否在50歲前切除卵巢又沒有服用雌/孕激素補充劑?
(14)男性回答:是否出現過陽萎、性欲減退或其他雄激素過低得相關癥狀?
(15)是否經常大量飲酒(每天飲用超過2個單位得乙醇,相當于啤酒500mL、葡萄150mL或烈性酒50mL)?
(16)目前有吸煙習慣或曾經吸煙?
(17)每天運動量少于30min(包括做家務、走路和跑步等)?
(18)是否不能食用乳制品,又沒有補充鈣劑?
(19)每天從事戶外活動時間是否少于10min,又沒有補充維生素D?
上述問題,只要其中有一題回答結果為“是”,即提示存在骨質疏松癥得風險,建議進行骨密度檢查或骨折風險評估工具風險評估。
新京報感謝 劉旭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