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聞·東方今報感謝 高冬麗
鄭州“雙減”又有新動作! 11月30日下午,鄭州市舉行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交接儀式及調整管理體制新聞通氣會。會上通報,鄭州市763家“學轉非”和919家繼續舉辦非學科類得校外培訓機構分類移交給體育、科技、文廣旅三部門。至此,鄭州市校外培訓機構正式各歸其口,分類管理。
移交!1682家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正式分類管理
根據鄭州市教育局、鄭州市體育局、鄭州市科技局和鄭州市文廣旅局等6部門聯合印發得《關于做好校外培訓機構重新審核登記和調整管理體制工作得通知》,明確了各職能部門關于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得審批管理范圍,其中涉及游泳、籃球、拳擊、華夏象棋等80項內容列入體育類進行管理,管理主體為鄭州市體育局;面向中小學生提供編程、機器人、創客、科學探索等各類科學技術培訓服務,列入科技類進行管理,管理主體為鄭州市科技局;面向中小學生舉辦得音樂類、舞蹈類、書法類、表演類等十余項非學歷藝術培訓,列入文化藝術類進行管理,管理主體為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11月30日,鄭州市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得審批管理完成了市級層面得權限移交。全鄭州市763家“學轉非”和919家繼續舉辦非學科類得校外培訓機構分類移交給體育、科技、文廣旅三部門,其中,52家校外培訓機構移交給鄭州市體育局實施監管(“學轉非”得21家,原非學科類繼續辦學得31家);98家校外培訓機構移交給鄭州市科技局實施監管(“學轉非”得82家,原非學科類繼續辦學得16家);1532家校外培訓機構移交給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實施監管(“學轉非”得658家,原非學科類繼續辦學得874家)。
12月10日前,各開發區、區縣(市)層次得內部移交、培訓機構辦學許可證和法人登記證變更等工作要全部完成。
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將建立“黑白名單”
此次移交,鄭州市共分類移交1682家校外培訓機構。
鄭州市文廣旅局將完善文化藝術類培訓機構得規范管理和審批準入工作,有效規范該類培訓機構辦學行為。文化藝術類培訓機構要保證師資隊伍質量,有可以得教學隊伍,教材要符合培訓學生得文化藝術培訓需要,植入文化藝術特色,注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生得文化修養和藝術內涵。
鄭州市科技局將進一步規范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得審批和管理,圍繞培養受教育者得獨立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追求真理、崇尚創新、實事求是得科學精神,結合義務教育階段青少年特點和鄭州實際,研究制訂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設置得具體標準。
鄭州市體育局目前就市場準入標準、審批程序、監管方式等相關制度,已形成初稿,體育類培訓機構得分級評定、激勵機制等管理制度也在醞釀中。
另據了解,三部門都要建立“黑白名單”制度,完善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得年檢制度,并向社會及時公開年檢結果。
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八成以上
鄭州市還將加快推進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營轉非”工作。截至目前,鄭州市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80%以上。年底前,鄭州市教育局將緊盯“營轉非”行政審批及法人登記得目標任務,實行臺賬式管理,加快推進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營轉非”工作,實現學科類培訓機構全面性、規范化管理。
此外,11月15日,鄭州市教育局下發了《關于加強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管理得通知》,建立校外培訓機構“專用賬戶”,對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資金全覆蓋、全流程、全方位進行監管,努力為家長守護好“錢袋子”,防范資金風險。鄭州市發改委啟動了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政府指導價得擬制工作,近日,《鄭州市義務教育階段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管理辦法(試行)》將正式出臺,計劃從2022年1月1日起,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將全面執行政府指導價管理。
12月31日前 學科類校外機構不得招收新生、新收或續交費用
從2021年11月29日起,鄭州市校外培訓機構按要求檢查驗收合格后,可恢復線下培訓。
1.繼續舉辦學科類得校外培訓機構,要在重新審核登記完畢(必須為非營利性)、疫情防控和安全工作檢查驗收合格后,依法依規繼續開展線下培訓。12月31日前,不得招收新生、新收或續交費用。
2.學科類轉型為非學科類得校外培訓機構,經疫情防控和安全工作檢查驗收合格后,依法依規繼續開展線下培訓。在分類移交至體育、科技、文廣旅部門前,對現有存量課時進行消課或退費,不得招收新生、新收或續交費用。待分類移交完成后,停止學科類培訓行為,按照轉型后培訓范圍進行招生和收費。
3.繼續舉辦非學科類得校外培訓機構,經疫情防控和安全工作檢查驗收合格后,依法依規繼續開展線下培訓。
4.已注銷、未遞交申報資料或資料不完善得校外培訓機構一律不得開展線下培訓;驗收不合格或未申請驗收得校外培訓機構,一律不得復課;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等名義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得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一律不得開展線下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