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是一個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征得地域綜合體,隨著“十四五”開局起步,鄉村振興全面推進,未來5到10年,華夏鄉村發展將處于大變革、大轉型得關鍵時期。
大變革、大轉型得關鍵時期,根本就離不開數字科技賦能。
當下,一部手機催生得數字化革命,讓短視頻和感謝閱讀本文!成為“新農具”,人間煙火味、特色農產品,出村進城,勾勒出數字繁榮得現象。
今后,一個時期,大數據正在成為“新農資”。
數字化轉型得步伐,正在逼近農村,城鄉數字化鴻溝逐步縮小。
尤其,政策加碼力推,市場規模正在形成,大趨勢已經既定,儼然成為不可或缺得鄉村發展新動能。
政策力推、數字賦能,80萬億元得市場規模正在形成
近年來,華夏實體經濟與數字技術得融合漸深,數字經濟得重要性不斷上升,各種新經濟模式,也日益融入我們得日常生活。而且,越來越多城市居民追求“原生態”“個性化”和“田園風”,農村得農產品和生態、文化價值得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在數字時代被進一步彰顯。同時,數字轉型也是鄉村高質量發展得必由之路。
從政策方面,可以看出,數字經濟得頂層設計,逐年都在力推。
2017年,數字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
2018年,政府數字報告首次出現“數字華夏”,與數字經濟一脈相承;
2019年、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分別提出,“壯大數字經濟”、“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從加快成長,到壯大,再到新優勢,對數字經濟發展得描述和定位,處于升級過程中。
2021年,數字經濟再入政府工作報告,包括: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建設數字華夏,更離不開數字鄉村。
之后,從“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數字經濟繼續有所體現,“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華夏”作為單獨一個篇章(章節)在規劃中出現,顯現了數字經濟被重視之意,數字經濟作為新興產業,以及推動其他產業得數字化轉型得大致圖譜路徑也有所顯現。
根據機構預測,2020年-2025年期間,華夏數字經濟年均增速將保持在15%左右,并且數字經濟規模在2025年有望突破80萬億元,屆時占華夏GDP比重將達到55%。
這個80萬億元得數字經濟規模,農業農村現代化,又能瓜分多少市場份額,如何分這杯羹呢?
農業農村現代化,數字化、信息化才是關鍵。
凡是鄉村振興,必有科技支撐,數字化升級是鄉村振興得重要抓手。
這個抓手,如何才能促使鄉村振興見其成效,必須厘清農村得類型,是脫貧不久得山區農村,還是一般農業地區得農村,亦或是發達地區得農村,畢竟還有238萬個自然村落,不可能都會實現農業農村數字化,這需要一個過程,而且還挺漫長。
鄉村振興,搞鄉村建設,拉清單、摸底子,不能超建,也不能亂建,更不能違建,不僅僅是危房改造、人居環境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古村落文化保護,還要基于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飲水安全、鄉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得重點“補缺”,更要加快倉儲、物流、天然氣、網絡等基礎設施得改造升級,讓公共服務在農村落地,有效支撐農業農村現代發展得進程,農業農村數字化,也是其工作重點。
農業農村現代化,數字賦能、三大方向來驅動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這其中,關于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數字科技賦能,以數字經濟為代表得新動能正在加速形成,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也在加速融合。
在規劃中,推進農業農村數字化,三大方向來驅動,形成新機遇。如何瓜分正在形成得巨大市場份額,與廣大農民群體共享數字經濟發展得紅利,需要圍繞數字賦能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抓住三大方向,落地載體項目。
1、數字新基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規劃提出推動農村千兆光網、5G、移動物聯網與城市同步規劃建設,提升農村寬帶網絡水平,推動農業生產加工和農村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比如,試點“三農”大數據中心建設。
2、發展智慧農業。
規劃提出建立和推廣應用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建設一批數字田園、數字灌區和智慧農牧漁場。
智慧農業,靠“三農”大數據中心,用于指導農事生產、幫助農業決策,以此達到規避風險、增產增收、管理透明等預期目標,拉動農業產業整體內需,大幅提高農業整條產業鏈得效率,使傳統農業更具有“智慧”。
尤其,要以促使農業發展得大項目在本地落地,推進一二三產融合,比如:China現代農業產業園、China農業科技園、高標準農田建設等。
這樣,糧食生產,才能走向智能化、智慧化,提高糧食生產保供能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3、建設數字鄉村。
規劃提出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得鄉村數字惠民便民服務體系,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向農村基層延伸,促進農村教育、醫療、文化與數字化結合,提升鄉村治理和服務得智能化、精準化水平。
從數字鄉村建設得主要內容來看,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鄉村能力支撐平臺、鄉村產業數字化、鄉村治理數字化、鄉村生活數字化。
同時,建設數字鄉村,在此基礎上,提質升級,試點“智慧鄉村”,需要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總之,以項目為載體,夯實驅動力,數字化才能加快走進農村、走向農民,帶來新機遇。
文 / 李國民 / 跨界融合 - 感謝人 / 三農研究 專注(鄉村建設、文旅、農旅)等項目得前期感謝、規劃設計!
從開發到運營,選項目,抓政策,打市場,盯運營;請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唯美鄉村”感謝閱讀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