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前更新北京7月31日電(梁曉云)7月31日,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2021年第壹批基礎研究年度報告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會上發布得《華夏電源發展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認為,煤電如何轉型是華夏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過程中要處理好得問題,華夏可按照“增容控量”“控容減量”“減容減量”三個階段來謀劃煤電發展路徑。預計“十四五”時期,煤電仍將在電力電量平衡中發揮重要作用。
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戰略與規劃研究所研究員楊捷在發布報告時表示:“與常規電源相比,新能源出力具有顯著得間歇性、波動性、隨機性特征,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得新型電力系統,需要在統籌平衡、功能互補得前提下,明確各類型電源發展定位,實現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與靈活性調節資源補短板并重、水核風光儲等各類電源協同發展,構建多元化清潔能源供應體系。”
楊捷表示,就華夏煤電發展來說,“十四五”時期為“增容控量”階段,煤電得裝機和電量仍有一定增長空間,新增煤電主要發揮高峰電力平衡和應急保障作用;“十五五”時期為“控容減量”階段,煤電裝機進入峰值平臺期,發電量和耗煤量穩步下降;2030年后進入“減容減量”階段,遠期“近零脫碳機組”逐步增加,逐步形成碳循環經濟發展新模式。
歐美部分China煤電機組裝機比重低,且普遍已經到達壽命預期,即將退出運行。相比之下,華夏煤電裝機約10.8億千瓦,其中約9億千瓦為大容量、高參數、低排放煤電機組,且多數機組投運年限不到10年。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院長)、黨委書記張運洲指出,考慮到“十四五”期間華夏電力供需在高峰時段存在較大缺口,新能源有效出力偏小且不穩定,難以滿足電力平衡需求,還是應當主要依靠傳統煤電作為電力供應得保障電源。因此,在大力發展新能源得同時,合理利用優質存量煤電資產,是實現高峰安全保電代價較小得選擇,預計煤電仍將在電力電量平衡中發揮重要作用。
報告認為,“十四五”時期,華夏煤電發展難以“急剎車”,裝機和發電量仍有一定得增長空間。預計煤電裝機和發電量峰值分別約為12.5億-13億千瓦和5萬億-5.5萬億千瓦時,發電量將先于裝機達峰。
報告指出,華夏近中期仍需煤電作為保障電力平衡得主力電源,而遠期來看,保障電力平衡需要依靠多元化得清潔能源供應體系,并充分挖掘需求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