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子義
武清區(120114),面積1570平方千米,人口115萬。取武功廓清之義。西漢建泉州縣、雍奴縣,北魏時合并為雍奴縣(448年),唐玄宗時改稱武清縣,2000年改武清區。
境內有京山、津薊鐵路和京塘、京福、津圍、津同、廊良、京津塘高速公路等。
景點有泉州城遺址(今黃莊街道城上村北)、雍奴城遺址(今泗村店鎮舊縣村)、黃花店無梁閣、港北森林公園、南湖游樂園、楊村小世界游樂園、天津北方國際射擊場、封神宮。
轄6個街道、24個鎮:楊村街道、下朱莊街道、東蒲洼街道、黃莊街道、徐官屯街道、運河西街道、梅廠鎮、大堿廠鎮、崔黃口鎮、大良鎮、下伍旗鎮、南蔡村鎮、大孟莊鎮、泗村店鎮、河西務鎮、城關鎮、東馬圈鎮、黃花店鎮、石各莊鎮、王慶坨鎮、汊沽港鎮、河北屯鎮、上馬臺鎮、大王古莊鎮、陳咀鎮、豆張莊鎮、曹子里鎮、大黃堡鎮、高村鎮、白古屯鎮。
(1)楊村街道
相傳為楊姓立村得名
駐地:友誼里社區
轄24個社區:廣廈南社區、勝利路社區、南樓社區、站北路社區、育才南里社區、友誼里社區、東旺巷社區、和平里社區、泉州東里社區、泉州西里社區、團結路社區、廣廈東社區、文華巷社區、廣廈北社區、西苑社區、光明社區、松鶴園社區、福苑社區、平安里社區、雍馨花園社區、富民里社區、博盛園社區、棲仙社區、頤安東社區。
命名經歷:楊村鎮(1982)-楊村街道(2001)
(2)下朱莊街道
以朱姓聚居得名
駐地:下朱莊村
轄11個社區:龍灣城社區、靜湖花園社區、越秀園社區、碧溪園第壹社區、碧溪園第二社區、花郡社區、嘉寧道南社區、嘉寧道北社區、辛越道社區、辛秀道社區、文匯路社區。
命名經歷:下朱莊鄉(1984)-下朱莊街道(2000)
(3)東蒲洼街道
因地勢低洼,而且臨近龍鳳河,多生蒲草,所以叫“蒲洼”,后分東西兩村
駐地:東蒲洼村
轄28個社區:頤安西社區、翠亨東社區、亨通花園西區社區、亨通花園東區南里社區、亨通花園東區北里社區、翠景園社區、北岸尚城社區、翠亨西社區、和悅花園社區、上河雅苑第壹社區、上河雅苑第二社區、上河雅苑第三社區、蒲瑞祥園社區、蒲瑞祥園中區社區、蒲瑞祥園西區社區、蒲瑞馨園社區、蒲瑞馨園東區南里社區、蒲瑞馨園西區社區、蒲瑞和園社區、盛世家園社區、海棠灣社區、楓丹天城社區、盛世睿元社區、熙和園社區、尚悅居社區、華景庭苑社區、玉錦園社區、奧來花園社區。
命名經歷:東蒲洼鄉(1983)-東蒲洼街道(2000)
(4)黃莊街道
以黃姓聚居得名
駐地:黃莊村
轄3個社區、4個村:泉昇佳苑社區、泉鑫佳苑社區、濱河社區、城上村、六合莊村、馬家口村、老米店村。
命名經歷:黃莊鄉(1957)-黃莊街道(2000)
(5)徐官屯街道
以徐姓聚居得名
駐地:柴官村
轄3個社區、9個村:新麗社區、曹園社區、孔官屯社區、費莊村、褚莊村、薛莊村、馬莊村、寶稼營村、沙古堆村、段莊村、小辛莊村、新劉莊村。
命名經歷:楊村鄉(1983)-徐官屯鄉(1984)-徐官屯街道(2000)
(6)運河西街道
以位于京杭大運河西部得名
駐地:北鄭莊村
轄17個社區:和平里社區、泉州東里社區、泉州西里社區、頤安東社區、廣廈東里社區、廣廈南里社區、廣廈北里社區、西苑社區、光明社區、松鶴園社區、福苑社區、平安里社區、雍馨花園社區、富民里社區、博盛園社區、尚清灣社區、棲仙社區。
命名經歷:運河西街道(2000)
(7)梅廠鎮
相傳元代梅姓建村
駐地:梅一村
轄1個社區、37個村:馨梅福苑社區、塘坊村、灰鍋口村、蔡莊村、東陳莊村、張大莊村、小侯莊村、小姚莊村、王瘸莊村、方辛莊村、雙廟村、郝莊村、沈村、雙莊村、六指堼村、稗甸村、北王平村、郭羅莊村、西汪莊村、掖指村、小吳莊村、楊寬莊村、西陳莊村、韋莊村、董河村、東良莊村、王唐莊村、周莊村、鴨徐莊村、蓋模村、聶莊子村、單堼村、小潘莊村、尤莊村、小雷莊村、陳標莊村、南任莊村、張海莊村。
命名經歷:梅廠鄉(1957)-梅廠鎮(1991)-聶莊子鄉并入(2001)
(8)大堿廠鎮
明永樂年間成村,因土地含堿量大,故名
駐地:大堿廠村
轄25個村:劉五莊村、黃官屯村、勾兆屯村、中豐莊村、下豐莊村、蘭家巷村、長屯村、筐兒港村、南辛莊村、尖嘴窩村、二王公莊村、大堿廠村、胡辛莊村、西辛莊村、孫小屯村、楊鳳莊村、田河村、陳樓村、安樓村、西糧窩村、劉排莊村、孫林莊村、洪家莊村、韓家莊村、年辛莊村。
命名經歷:大堿廠鄉(1983)-大堿廠鎮(1998)
(9)崔黃口鎮
以崔姓、黃姓得名
駐地:白莊子村
轄52個村:王杜莊村、黃辛莊村、店子村、西呂村、李辛莊村、西大劉莊村、北線毫村、南線毫村、東呂村、三百戶營一村、三百戶營二村、辛莊寺村、大宮城東村、北三村、槐家莊村、沈家莊村、周家務村、西曹莊村、小宮城村、北靳莊村、大宮城南村、一街村、三街村、白莊子村、四街村、大宮城西村、周辛莊村、前營村、西高坑村、龔小莊村、邢窯村、龔營村、東高坑村、大曹莊村、北辛莊村、陳相莊村、幌劉莊村、中三村、東趙莊村、二街村、草地村、前趙村、坨泥寺村、大周莊村、東糧窩村、早安營村、南三村、于家莊村、蘇樓村、康劉莊村、五安營村、修家莊村。
命名經歷:崔黃口鄉(1983)-崔黃口鎮(1988)-后巷鄉并入(2001)
(10)大良鎮
相傳東漢已有聚落,曾有軍隊屯墾,名大良屯
駐地:大良村
轄54個村:李千戶村、蒙辛莊村、北小良村、東崔莊村、楊場村、炒米莊村、西營村、屯底莊村、西趙莊村、堿土莊村、東營村、安家務村、北小營村、小周莊村、向陽村、馬辛莊村、后沙坨村、龐各莊村、打鐵蘇村、恩家莊村、劉家務村、前沙坨村、侯家莊村、西蘇莊村、南閆莊村、大良村、營門趙村、后趕莊村、北四百戶村、二百戶村、上九百戶村、大十百戶村、南四百戶村、小河村、北趙莊村、小十百戶村、蒙村、富官屯村、小王甫村、北窯上村、雙樹村、田水鋪村、南趙莊村、前迤寺村、中迤寺村、后迤寺村、前趕莊村、霍寺村、張莊村、金辛莊村、黃辛莊村、楊新房村、海自洼村、蔡各莊村。
命名經歷:大良鄉(1957)-大良鎮(1991)-雙樹鄉并入(2001)
(11)下伍旗鎮
清順治年間被旗人圈地,附近約4000多畝地屬下伍旗,并派莊頭掌管,遂得名
駐地:下伍旗村
轄31個村:太平莊村、柴莊村、北陳莊村、邵莊村、八百戶村、馬神廟村、神機馬坊村、東王莊村、李胡莊村、齊莊村、河各莊村、前段莊村、北朱莊村、大興莊村、良官屯村、辛莊子村、高辛莊村、劉皮莊村、紅寺村、孟辛莊村、三百戶村、蓮花池村、后段莊村、八間房村、西王莊村、北褚莊村、北閆莊村、良莊村、北白莊村、北田辛莊村、小金莊村。
命名經歷:下伍旗鄉(1957)-下伍旗鎮(1997)
(12)南蔡村鎮
始建于遼,蔡姓定居稱蔡村,后因與北蔡村相對改今名
駐地:南蔡村
轄37個村:西崔莊村、韓羊坊村、肖羊坊村、蘇羊坊村、劉羊坊村、九百戶村、南靳莊村、大王甫村、西小良村、丁家圈村、蔡家坊村、西楊鳳莊村、八百戶村、馬棚洼村、三里淺村、七百戶村、糶糧務村、東小良村、田辛莊村、八間房村、定福莊村、磚廠村、張辛莊村、郭莊村、聶官屯村、馬莊村、北蔡村、南商村、上豐莊村、南陳莊村、安莊村、蔡達子村、宋臺村、北商村、郭官屯村、南蔡村、朱莊村。
命名經歷:南蔡村鄉(1957)-南蔡村鎮(1995)-北蔡村鄉并入(2001)
(13)大孟莊鎮
始建于明洪武年間,一孟姓菜農來此定居,故名
駐地:大孟莊村
轄18個村:昭陽寺村、蒙村店村、張崗莊村、大程莊村、大孟莊村、七相公莊村、小押虎寨村、霍屯村、寺各莊村、劉莊村、前幼莊村、小王莊村、大道張村、亭上村、小孟莊村、大王莊村、安子上村、后幼莊村。
命名經歷:大孟莊鄉(1957)-大孟莊鎮(1995)
(14)泗村店鎮
隋朝山東泗水縣人移民至此,成村后不忘故土,取名泗水甸,后演變成泗村店
駐地:泗村店村
轄10個村:泗村店村、泗后莊村、齊莊村、小陳莊村、南馬房村、倉上村、舊縣村、前屯村、太子務村、窯上村。
命名經歷:泗村店鄉(1983)-泗村店鎮(1995)
(15)河西務鎮
遼代建村,因在北運河西岸,故名
駐地:肖莊村
轄49個村:中白廟村、扶頭前街村、石橋辛莊村、東西陳莊村、岳莊村、唐莊村、白莊村、高莊村、索莊村、上劉莊村、四間房村、前白廟村、寶石莊村、東白廟村、北三里屯村、小龍莊村、鄭莊村、大龍莊村、土城村、周羊莊村、四街村、三街村、黃屯村、奶母莊村、上辛莊村、大沙河村、毛窯村、大友垡村、路莊村、水牛村、秦營村、木廠村、小沙河村、莊窩村、里莊村、扶頭后街村、西倉村、肖莊村、北大辛莊村、韓莊村、龔莊村、南倉村、崔樓村、合義莊村、孝力村、包樓村、劉墳村、瓦屋村、馬頭村。
命名經歷:河西水驛(1369)-河西務鈔關(1429)-河西務鄉(1983)-河西務鎮(1988)-大沙河鄉并入(2001)
(16)城關鎮
以原縣城駐地得名
駐地:北街村
轄30個村:小屯村、東南街村、尹窯村、西張營村、西韓莊村、南桃園村、北街村、南園村、田古屯村、后莊村、薄莊村、小桃園村、西街村、東街村、草茨村、沙河屯村、袁辛莊村、大桃園村、里仁街村、李莊村、沙莊村、五里店村、楊仲河村、八里莊村、西南街村、許莊村、東張營村、柳林屯村、無梁廟村、楊莊村。
命名經歷:城關鄉(1958)-城關鎮(1988)
(17)東馬圈鎮
因駐地東馬圈而得名
駐地:東馬圈村
轄12個村:董標垡村、安標垡村、小南旺村、張標垡村、廣善村、常莊村、西劉莊村、田家務村、小謀屯村、大謀屯村、西馬房村、東馬圈村。
命名經歷:東馬圈鄉(1957)-東馬圈鎮(1995)
(18)黃花店鎮
遼會同中建,以禁嬪妃之有犯者。元時屢遷廢后于此,俗名皇后店,后諧音為今名
駐地:二街村
轄21個村:東田莊村、解口村、胡營村、甄營村、八里橋村、邵七堤村、羅古判村、楊營村、包營村、馬營村、崔胡營村、一街村、劉莊村、晏莊村、魚市莊村、西后莊村、五街村、四街村、三街村、二街村、冀營村。
命名經歷:黃花店鄉(1957)-黃花店鎮(1998)
(19)石各莊鎮
明初建村,江南移民10戶先后來此定居,稱十家莊,后演變為石家莊
駐地:石東村
轄12個村:石東村、石南村、石北村、石西村、定子務村、西南莊村、敖東村、敖南村、敖北村、敖西村、梁各莊村、李各莊村。
命名經歷:石各莊鄉(1957)-石各莊鎮(1995)
(20)王慶坨鎮
有王慶定居土坨上,得名王慶坨
駐地:一街村
轄22個村:四合莊村、二街村、三街村、四街村、五街村、六街村、七街村、八街村、九街村、一街村、王二淀村、尤張堡村、大范口村、小范口村、鄭家樓村、張家地村、小三河村、大三河村、復興莊村、大柳子村、蔡家地村、道溝子村。
命名經歷:王慶坨鎮(1953)-王慶坨鄉(1957)-王慶坨鎮(1988)
(21)汊沽港鎮
因在三角淀諸水匯集之河汊故名
駐地:二光村
轄15個村:大劉堡村、苑家堡村、胡柳子村、西肖莊村、北柳子村、三街村、二街村、一街村、小劉堡村、六道口村、大王堡村、冷家堡村、二光村、東王堡村、小王堡村。
命名經歷:汊沽港鄉(1957)-汊沽港鎮(1997)
(22)河北屯鎮
因元為軍屯,又位遼運河北岸而得名
駐地:河北屯村
轄31個村:河北屯村、石薄莊村、馮莊村、肖趕莊村、三里屯村、小黃莊村、北李各莊村、九池元村、小楊莊村、康辛莊村、武洞上村、西洞上村、后洞上村、北李辛莊村、王馬街村、劉家街村、楊家街村、南口哨村、北口哨村、塔元村、東蘇莊村、東樓村、西樓村、甄馬莊村、前韓口村、桐高村、亢家莊村、艾家莊村、北張辛莊村、李大人村、楊家場村。
命名經歷:河北屯鄉(1983)-河北屯鎮(2001)
(23)上馬臺鎮
據傳燕王朱棣掃北時被敵軍追趕,跑掉馬鞍,到此重備新鞍上馬,以此得名
駐地:東薛莊村
轄1個社區、8個村:隆泰家園社區、上馬臺村、東薛莊村、楊家河村、北五村、王三莊村、王老莊村、西安子村、魏家堡村。
命名經歷:上馬臺鄉(1983)-上馬臺鎮(2000)
(24)大王古莊鎮
始建于元初,王姓在此定居得名
駐地:大王古莊村
轄16個村:大營村、宋場村、張家場村、董家莊村、前侯尚村、利尚屯村、大王古莊村、聶辛莊村、北劉莊村、陳各莊村、巨城堡村、丁辛莊村、聶營村、韓指揮村、棗林村、水活鋪村。
命名經歷:大王古莊鄉(1957)-大王古莊鎮(2001)
(25)陳咀鎮
元末有陳姓人家定居于渾河決口淤成沙嘴之上,成村后得名陳家嘴。后演化為陳嘴
駐地:陳咀村
轄14個村:陳咀村、于一村、于二村、于三村、于四村、東肖村、龐莊村、艾一村、艾二村、艾三村、李場村、小王村、楊莊村、大旺村。
命名經歷:陳咀鄉(1957)-陳咀鎮(2001)
(26)豆張莊鎮
明初張姓成村,因為張家以種菜、種豆為生,所以初名為豆角張莊,清代簡化成豆張莊
駐地:豆張莊村
轄18個村:眷茲村、北場村、西柳行村、西南行村、西洲村、茨洲村、北雙廟村、龔家莊村、南雙廟村、高場村、來家莊村、周立營村、青坨村、雙河村、豆張莊村、東辛莊村、西辛莊村、中雙廟村。
命名經歷:豆張莊鄉(1957)-豆張莊鎮(2013)
(27)曹子里鎮
明初儒生曹生教書于此,人稱曹老夫子,后稱此村為曹子里
駐地:曹子里前街村
轄33個村:小高口村、前臺村、后臺村、六小莊村、楊堿廠村、朱家碼頭村、拾棉莊村、東柳店村、劉山莊村、大高口村、邱莊村、小白馬村、大白馬村、六里莊村、六大莊村、上殷莊村、東掘河村、前蘇莊村、后蘇莊村、汊百戶村、郭家莊村、肖店村、后街村、陸掘河村、掘河店村、南掘河村、掘河王莊村、西柳店村、蔡楊莊村、北掘河村、西掘河村、南齊莊村、前街村。
命名經歷:拾棉莊鄉(1957)-曹子里鄉(1983)-曹子里鎮(2013)
(28)大黃堡鎮
明永樂年間江南移民黃姓來此定居,初搭窩鋪居住,得名黃家窩鋪
駐地:大黃堡村
轄28個村:曹家崗村、小黃堡村、陳莊村、趙莊村、忠辛臺村、朱曹子村、武莊戶村、張辛安村、前蒲棒村、后蒲棒村、劉靳莊村、四高莊村、大黃堡村、東八里莊村、東汪莊村、普賢坨村、蔣莊子村、白樓村、務滋甸村、大楊莊村、千戶莊村、果汪莊村、代莊子村、小石莊村、小楊莊村、東絲窩村、西絲窩村、四馬營村。
命名經歷:大黃堡鄉(1957)-大黃堡鎮(2013)
(29)高村鎮
以村建在高處而得名
駐地:高村
轄3個社區、11個村:牛鎮新苑社區、臺頭新苑社區、鳳港馨苑社區、高村、蘭城村、后候尚村、任莊村、堿廠村、永興莊村、中漢村、大周村、小周村、里老村、田戶村。
命名經歷:高村鄉(1983)-高村鎮(2013)
(30)白古屯鎮
金代皇統以前,由白姓建村世居得名“白家屯”。民國年間演化為現名
駐地:白古屯村
轄18個村:大魏莊村、黃辛莊村、邱古莊村、楊疙疸村、后屯村、耿莊村、徐莊村、東馬房村、新房子村、韓村、小魏莊村、小天村、白古屯村、付村、稍子營村、大趙莊村、桐林村、和平莊村。
命名經歷:東馬房鄉(1940)-白古屯鄉(1984)-白古屯鎮(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