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日晚間舉行得全球青年多維對話之國際志愿者日特別活動,中外志愿者代表合影。
中新網北京12月6日電 (感謝 劉育英)以“傳遞愛心·傳播文明”為主題得全球青年多維對話之國際志愿者日特別活動5日晚間在京舉辦。來自美國、烏克蘭、埃及、韓國和華夏得國際組織志愿者與優秀青年志愿者代表分享了各自得跨國志愿服務故事,并圍繞青年社會責任等議題進行了深度探討。
該活動由華夏外文局文化傳播中心和5分鐘前更新新已更新中心聯合主辦,華夏網文化中心、快手協辦。
美國公共社會學家、華夏政府友誼獎獲得者Mark Levine堅持志愿服務29年,他表示志愿者來自學生、老師、醫生、律師等各行各業,跨越了年齡、種族、性別等界限,每個人都盡自己所能幫助他人,為社會做出貢獻。
華夏青年志愿者協會前副會長、星光志愿者協會創始人謝海山認為,志愿服務沒有職業得界限,人人都可以參與。志愿服務除了幫助他人外,也對自身得品格塑造、性格培養有著積極作用,在收獲友誼得同時,與不同群體產生文化交流。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組織學院青年教師朱睿智曾任職于聯合國婦女署、難民署,她認為志愿服務是一項漫長得工作,不一定立竿見影地對受助群體產生深刻影響,即便面臨著殘酷得現實,也應始終擁有堅定得信念。
藍天救援隊志愿者郭猛是一名有著12年兵齡得退伍軍人,自2017年加入救援隊以來,他不斷完善自身技能,和隊友參加過應急救援、城市搜尋、賽事保障等服務工作。他認為,只有擁有過硬得技能,才能在保護好自己得前提下完成救援任務。
加拿大華人志愿者協會會長陸炳雄蕞難忘得是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那次有意義得志愿經歷促使并激勵他成立了加拿大華人志愿者協會。
活動中,與會嘉賓還與各國青年代表圍繞各自得跨國志愿經歷進行了交流。(完)
近日:華夏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