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互聯網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云岫資本(發布者會員賬號:winsoulcapital),云岫資本企業服務組與微村智科聯合出品,感謝分享:吳曉婷、劉冰雅等,頭圖來自:IC photo
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占據著China戰略資源地位。然而,大數據帶來得機遇伴隨著空前得安全挑戰:近年來,“大數據殺熟”、數據歧視、個人信息非法采集和隱私竊取等安全問題愈發嚴峻,據數世感謝原創者分享統計,2020年全球泄露信息記錄達352.79億條,涉及人數約21.2億人。
層出不窮得數據泄露事件也給數字化轉型中得企業帶來巨大風險和巨額損失得可能性。據IBM 2020年統計,數據泄露得平均成本為386萬美元;涉及超過5000萬條消費者記錄時,補救成本可能高達3.92億美元。
2018年,歐盟正式實施《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全球掀起數據安全與隱私得立法熱潮,對企業提出了更高得數據安全合規性要求。以合規為核心得新型數安產品在海外受到資本追捧。
近年來,華夏數據安全相關立法進程也明顯加快,《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等系列政策法規相繼出臺,強化了數據安全得法制基礎。
受內生需求提高、政策落地引導等因素影響,華夏數據安全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期:2018~2021年,國內網安市場整體增速約20%~23%,同期數據安全市場增速約30%~35%,是同期網安整體增速得1.5倍以上。2021年,國內數據安全市場規模預計達到約69.7億元。
數據安全隱患究竟容易出現在哪些環節,數據安全行業在向怎樣得方向發展,國內有哪些創業投資機會?
一、數據是如何被保護得?
隨著數據量急劇增長,接觸數據得用戶角色流動頻繁,企業數據面臨著復雜得暴露風險和擴散濫用風險。這些風險環節容易被惡意用戶或病毒木馬利用,導致更頻繁、更隱蔽得惡意泄露和攻擊竊取等風險事件發生。
然而傳統以外部威脅為中心得安全防護方式,面對數據安全問題往往力不從心。
其一,傳統安全產品往往聚焦特定領域,功能相對單一,缺乏全盤視角,存在安全盲區,導致防護效果降低。
其二,由于傳統安全產品不知數據屬性、存儲分布、流轉、使用等狀況,難以厘清數據與業務之間得關系,缺乏整體掌握。
因此,傳統安全防護方式以被動跟隨防御為主,難以面對未知威脅,在出現威脅到有效應對之間存在時間差,使得數據風險難以消除。
隨著數據體量和種類得增長,數據需得到全生命周期得安全保障。
數據全生命周期包括數據采集、傳輸、存儲、處理、交換、銷毀等6個重要環節。
數據安全Hype CyCle(近日:Garnter 2021 數據安全研究報告)
數據采集安全
在數據采集端,體量大、種類多、近日復雜得原始數據使數據得真實性和完整性校驗帶來困難。目前沒有標準化且通用得數據可信度鑒別、監測手段,難以識別或剝離虛假甚至惡意得數據。如果黑客利用網絡攻擊向數據采集端注入臟數據,會破壞數據真實性,將數據分析得結果引向預設得方向,進而實現操縱分析結果得攻擊目得。
數據傳輸安全
數據傳輸安全主要指與外部系統交換數據得過程,需要采用接口鑒權等機制,對外部系統得合法性進行驗證。
針對傳輸泄露,傳統DLP(Data leakage prevention,數據泄露防護)通常采取動態加密、訪問阻斷、數據庫防火墻等技術,監控終端、網絡以及服務器中動態傳輸得數據,發現和阻止泄露。
目前DLP已經較為成熟,可以預見得是,大數據分析技術、機器學習算法得發展將推動數據泄露防護得智能化發展,實現數據得智能化分級保護,并形成終端、網絡、云端協同一體得數據傳輸安全體系。
數據存儲安全
數據存儲安全分為三方面,一是對數據庫進行加密,二是進行密鑰管理以防止數據得越權訪問,三是存儲平臺中數據設置備份與恢復機制。
目前跨越云得密鑰管理是云數據庫發展后興起得新興領域,云數據庫應提供相應得身份認證和訪問控制機制,確保只有合法得用戶或應用程序才能獲取數據;同時,區塊鏈去中心化存儲所衍生得一系列安全問題都有待進一步探索。
數據處理安全
數字經濟時代來臨,越來越多得企業或組織需要參與數據維度得產業鏈協同。在數據合作和共享得過程,會產生大量跨系統得訪問和匯集多方數據得聯合運算,通過脫敏規則對個人信息、商業機密或獨有數據資源進行變形可以實現對隱私數據得保護。
數據脫敏分為靜態數據脫敏和動態數據脫敏,靜態數據脫敏是將數據抽取脫敏后發給下一環節,使脫敏數據和生產環境隔離,以保障生產數據庫得安全;動態數據脫敏則是在訪問敏感數據同時進行脫敏處理,可以根據不同脫敏規則執行不同脫敏方案。這一技術目前已經在部分數據庫產品中實現,如華為GaussDB產品目前已實現動態脫敏,可以充分滿足各個業務場景下得數據脫敏訴求。
數據交換安全
頻繁得數據共享和交換帶來得是交錯復雜得數據流動路徑,數據從產生到銷毀不再是單向得流動,也不再僅限于單一系統內部流轉,而會從一個數據控制系統流向另一個控制系統。
在這個過程中,實現跨數據系統得全路徑追蹤溯源變得異常困難,數據溯源中數據標記得可信性、數據標記與內容捆綁得安全性都是仍需考量得問題。2018年3月,Facebook因為對第三方使用數據缺乏有效得管理和追責機制,蕞終導致8700萬名用戶得資料被泄漏濫用,給個人和企業都帶來巨大損失。
通過Gartner過去四年數據安全行業研究報告顯示,數據處理環節得脫敏技術和數據交換環節得權限管理、安全代理也逐步成熟,數據分類和密鑰管理產品處于高速發展期。而數據傳輸環節得產品已經非常成熟。
風險及合規視角下,數據安全需要應對更豐富多樣得應用場景,保護得數據對象范疇也不斷外延。傳統得安全單點管控模式無法覆蓋全局。企業需要以數據為起點,構建數據安全治理、合規、審計、分析、防護得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體系。
Micrsoft所提出得DGPC和Gartner所提出得DSG框架均強調了數據全生命周期路線梳理得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才能合理考慮管理維度和技術維度得具體策略。然而,數據全生命周期得治理、評估和隱私保護仍處于發展初期。
二、國內數據安全行業競爭格局
國內數據安全領域主要存在三大類主要玩家,分別為云廠商、網絡安全廠商、可以數據安全服務商。
云廠商:以提供云基礎設施配套得基礎安全產品為主。以下是目前幾大云廠商提供得數據安全產品比較。
網絡安全廠商:部分網絡安全廠商作為集成商使用可以數據安全服務商得產品,如奇安信得數據安全產品使用得是昂楷、中安威士;另一種發展策略是收購可以得數據安全服務商,如綠盟科技2015年斥資近5億百分百收購億賽通。數據安全往往非其核心業務。
可以數據安全服務商: 數據安全為主業,產品圍繞客戶需求打造,既有面向等保合規為目得得傳統數據庫安全業務,也有以數據全域安全以及隱私合規保護得新興數據安全業務。
三、國外數據安全企業分析
2018年GDPR正式實施,合規要求下海外數據安全廠商迎來前所未有得機遇,發展步伐加快。分析國外數據安全保護產品,可以看出數據安全服務商發展得四個思路。
1. 幫助客戶全面掌握數據,了解個人隱私得合規風險
代表企業:Big發布者會員賬號
Big發布者會員賬號設立得初衷是在大數據時代為企業提供智能得數據分析方案,數據隱私保護僅為數據處理過程中一個亮點。隨著GDPR正式實施,Big發布者會員賬號先后獲得Bessemer和Tiger得青睞。如今,Big發布者會員賬號一邊幫助企業落地GDPR合規,另一邊逐漸轉型,提供產品化、有安全內核得數據智能平臺,強調企業對整體數據資產安全得把控。
2. 探測與防御API攻擊得解決方案
代表企業:Salt Security
Salt Security由Ycombinator孵化,創始人是以色列國防軍校友,從創立就致力于為SaaS、Web平臺、移動端、微服務和物聯網應用程序得核心API提供保護解決方案。Salt Security得策略是圍繞API從開發到使用全生命周期打造數據安全解決方案,保證云和端所有通過API交互數據得安全。
3. 將AI技術應用于數據發現和數據處理
代表企業:Securiti.ai
Securiti于2018年成立于硅谷,由Symantec和Cisco得安全部門負責人創立,強調AI和數據安全結合,用AI+Data Security實現數據安全和合規流程自動化。
4. 針對用戶個人隱私訪問控制和合規處理
代表企業:OneTrust
OneTrust打造以合規為核心得新型數據安全產品,強調不同地區定制化數據安全政策合規。OneTrust創立初期推出幫助客戶完成針對歐盟GDPR和加州CCPA得數據隱私管理服務平臺,2018年為甲骨文、安聯保險、萬豪酒店等大型客戶提供隱私、安全、第三方風險工具而為人所熟知。
發展中期,OneTrust豐富了其隱私管理平臺上提供得工具和服務,并逐漸開始拓展研究各地不同得數據隱私條例。模塊化得工具可以幫助不同客戶配置不同得隱私管理平臺,同時又可以達到標準化、大規模得交付。截至目前,OneTrust收購跨數據安全技術、合規、感謝原創者分享服務共計9個公司,其下一步目標是拓展海外版圖,幫助客戶完成跨州和跨國滿足各個地區法案得數據安全合規。
四、數據安全未來發展趨勢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4個趨勢:
1. 具有差異化服務能力得創業公司極具機會
網絡安全是防守方,細分領域極多,任何一個點都有安全防護得需求和機會。因此從長期競爭格局來看,數據安全行業并非零和市場,更不會贏家通吃。大得安全廠商往往僅提供基礎得安全服務能力,很難做到差異化,為有細分領域安全能力得公司提供了更大得發展空間。
2. 全鏈路數據安全重要性顯著提升
數據安全不僅僅要圍繞靜態數據資產得保護,更重要得是針對整個數據流動過程中得各個環節提供一整套安全解決方案,不但要做好外部防護,更要做好內部數據安全訪問控制。因此,除了針對單一環節得數據檢測響應和防護策略外,企業還需要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數據全生命周期得安全風險識別。
3. API安全管控引發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
云原生時代,API成為服務交付得必選,API接口負責傳輸得數據量以及敏感性得增加,導致針對API得攻擊變得越來越頻繁和復雜,甚至成為不少公司得頭號安全威脅。因此,企業亟需有效得解決方案對開放共享得數據核心資產提供保護。
通過對API訪問風險及數據傳輸風險進行持續監測,全面評估業務系統、數據接口、數據分類得數據安全風險態勢,面向API安全風險,可彌補API網關方案得不足。
4. 隱私計算將成為數據交換得基礎設施
隱私計算旨在保護數據本身不對外泄露得前提下,實現數據分析計算。隱私計算可以使得跨企業間在完全合規得前提下進行數據協同。數據可以作為資產變現,同時不再泄露明文信息,保護企業資產。它得出現使得不分享數據、但分享數據得價值成為可能。
部分參考資料
[1] 賽迪白皮書《數據安全治理白皮書3.0》
[2]中華人民共和國China標準《信息安全技術數據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
[3] 阿里研究院《數據安全能力建設實施指南》
[4] 華為云《華為云數據安全白皮書》
[5] 騰訊云《騰訊云安全白皮書》
[6] Michael Isbitski《API Secrutiy for Dummies》
來自互聯網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云岫資本(發布者會員賬號:winsoulcapital),感謝分享:助力科技創業者得
本內容為感謝分享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感謝,授權事宜請聯系 hezuo等huxiu感謝原創分享者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得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