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證據勸說雙方和解 模擬法庭代替真實法庭
“精英律師”為啥成“精英調解員”
近年熒屏上有不少反映不同行業的職業劇,但佳作寥寥,究其原因,是劇本本身職業度不高,演員塑造角色脫離生活以及作品的核心無法體現行業精神與行業特色。正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播出的《精英律師》雖然開播伊始就因為精英人設過于“高大上”而遭到網友吐槽,但隨著劇集播出,觀眾在“精英”的外表下,看到了一個相對立體的職業樣貌和一群相對立體的職業人。
靳東再演精英人設
《精英律師》中“精英”的設定最精準地體現在主角的塑造上。靳東飾演的羅檳時刻西裝革履、始終一副胸有成竹、穩操勝券的樣子,“沒有輸過一場官司”讓不少業內人士高呼“奇跡”。
律師職業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追求當事人利益最大化,從制度設計來說,律師像是使用法律武器進行對抗的工具人,對抗越充分,越符合程序正義。所以羅檳說,“惡棍也有請律師的權利。”何賽嫌“臟”的案子,羅檳欣然接受。因為從專業角度出發,拋開自己的喜好和立場,是法律人的職業角色使然。
律師是最尊重規則的一類人,又是最會利用規則的一類人。劇中,羅檳用有些狡猾的手段擊垮對手,因為他認為,為了達到正義的目的,過程當中可以采取一些看上去不那么高尚的方法。
從演員與角色的貼合度來看,靳東的形象確實符合“精英”人設:冷靜、理性、隨時都可以把大道理娓娓道來……他身上有著與律師行業相符的職業氣質。
在演繹方面,雖然不少網友表示,靳東大背頭、三件套的派頭與此前他出演的那些“食物鏈頂端”的精英角色相差不大,但在《精英律師》中,加入了角色對法律精神的闡述與理解,讓這個角色立得住。
高冷精英有了溫度
昨晚劇情中,羅檳引用了《百年孤獨》里的一句話:無論走到哪里,都應該記得,過去都是假的。精英人設為羅檳罩上了一個堅硬的外殼,他喜歡獨來獨往,騎摩托車兜風,他拒絕煽情,與孤獨相伴。觀眾不太容易感受到這個人物的內心沖突,就在大家以為這樣的人物沒有太大起伏,角色沒有成長空間時,轉變又在悄然發生。
回看劇情就會發現,羅檳接觸的糾紛和案件很多是來自最親近的人:姐姐的探視權糾紛、前女友的家產官司、上司被設計陷害、女秘書與父親的贍養案,而且案件當事雙方大多和羅檳是熟人。在親情、友情、愛情的糾葛中,羅檳面對著親人、摯友的憤怒與無奈,也面對著前女友因感情失望而分手的觸動,此刻,法律精英被還原成一個普通人。
最近的劇情中,羅檳幫戴曦處理套路貸案子,他為弱勢群體出頭,接下法律援助案件,加入到此前非常抵觸的義務法律服務的隊伍里。點滴之中,“孤狼”有了溫度,逐漸多了人性閃光的一面。羅檳依然高傲,但不再毒舌,在過去經常調侃戲謔的同事何賽面前,他的腔調也變了。
“善律者不訟”貫穿全劇
輿論和網友對《精英律師》的另一個主要槽點,集中在劇中沒有像港劇一樣的精彩法庭戲。其實換一個角度看,這正是《精英律師》的高明之處。
我們的法庭與英美法系的香港律政劇不同,律師別說在法庭內走動,站著陳詞都是不可能的,這對場景呈現和鏡頭運用構成了挑戰。法律語言自成體系,想把民商事法庭上那些拗口晦澀的法言法語拍得通俗易懂又不顯外行,并不容易,在以往同類題材作品中,戲劇性和真實性往往顧此失彼。
《精英律師》把法庭戲做了一個巧妙的嫁接——在律師事務所中開模擬法庭,這樣演起來就不必拘泥于嚴苛的法庭紀律和發言規則,當事雙方可以用近乎爭吵的方式來演繹,既合情理又有戲味兒。
而更重要的,則是劇方一直強調的全劇核心思想,也就是羅檳的辦案原則:善律者不訟,鑄劍為犁,化干戈為玉帛。
在藍紅的遺產案中,羅檳偷錄了與孫超越的談話,手握有利證據的羅檳卻說服藍紅接受了一份對雙方都算公平的和解協議。很多觀眾驚訝于羅檳由精英律師變成了精英調解員是否真實合理?其實在實踐中,訴訟業務和非訴業務都是律師的工作常態。
相比之下,訴訟是終極手段,打官司非常耗人,案件兩審流程打下來用個一年半載算是短的,還要面對不能勝訴和判決難以執行的風險。如果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讓一方妥協,或者雙方各退一步,很多時候更符合當事人的利益,雙方握手言和也會避免矛盾在訴訟中進一步激化。
實際上,《精英律師》中用和解來積極化解矛盾的思路,不但備受很多專業律師肯定,更是我國司法系統力倡的辦案理念。 本報記者 邱偉 文并圖
□快評
劇中案例具有現實意義
■邱偉
職業劇的職業感,來自于創作者對行業的深入了解,知道行業里的“雷”在哪里,“梗”是什么,職業反應是什么樣。劇中,有年輕律師質疑偷拍偷錄取證是在利用他人的信任,何賽律師果斷回應:“律師這個職業本身就會引起內心極大的沖突,如果你太軟弱,我建議你換一個職業。”
職業劇最重要的是真實,即通過鏡頭描摹行業里的人物與故事,展現當中的“職業特性”和“職場人物”。以往國產職業劇往往會陷入“輕職業、重戀愛”的局面。可喜的是,《精英律師》看到現在,沒有把重心放在感情線上,而是重點展現了律師群體在面臨選擇時,因為不同價值觀產生的沖突,并未因為感情線犧牲真實的行業核心表達,這是國產職業劇的一大進步。
《精英律師》打造的職業氛圍可圈可點,劇中的案例也具有現實意義,比如職場女性遭遇潛規則、只生不養的父母該不該贍養、員工隱婚企業是否有權解除合同,還有老年人被套路貸以及PUA騙局,都引發了廣泛熱議。無論是從案件的深度還是廣度來說,劇作傳遞出了創作者的人文關懷,擔起了一部現實主義作品該有的社會責任。
既要專業化,又要跳出專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講述專業的故事,從而展現一個行業的價值,或者職業人的成長、歸屬感與使命感,可以做到這些,才是一部能夠獲得觀眾認可的職業劇。客觀地說,《精英律師》依然存在細節需要再推敲、敘事節奏時快時慢等問題,但這部作品對律師職業的專業性呈現是此前未有的,這無疑讓人對國產職業劇增添了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