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實習生趙姬 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潘珊菊 發自北京 農村公廁如何避免成為形象工程?已更新曝光得部分公廁無人維護、臟亂差、不好用、不能用問題如何解決?
12月6日,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司長李偉國在國新辦發布會上答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提問時回應,將采取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等方式督促推進問題摸排整改;同時,派出可能服務團開展專項技術服務,并強調“十四五”農村改廁求好不求快。
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司長李偉國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回答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提問。
李偉國介紹,截至2020年底,華夏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68%以上,目前預計今年在70%以上。
“農村改廁涉及千家萬戶,從這幾年農村改廁總體狀況看,改廁質量是好得,群眾也是普遍認可得。”李偉國說。
談及在農村改廁過程中,一些地方還存在廁所不能用不好用、農民不愿用不會用,個別地方甚至出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他表示,對這些問題始終堅持問題導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務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
從事保潔工作得村民經過徐州市賈汪區潘安湖街道馬莊村內一處公共廁所。 近年來,馬莊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村莊及周邊環境煥然一新。 5分鐘前更新發
一是督促地方整改。對已更新曝光、群眾反映強烈得問題,及時調查核實,督促地方把問題整改到位。同時,通過實地調研、問題隨手拍、輿情監測等方式主動發現問題線索,及時轉送地方進行核查整改。
二是組織摸排整改。今年以來,在華夏范圍內組織開展了農村戶廁問題摸排整改,對2013年以來各級財政支持改造得農村戶廁進行拉網式排查,到10月底,各地摸排工作基本結束,目前正在持續推進分類整改。
三是加強工作部署。今年先后組織召開華夏農村廁所革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現場會,強調堅持問題導向,完善政策舉措、健全工作機制,切實糾正農村改廁中存在得問題,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四是強化技術指導服務。通過“四不兩直”(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等方式,赴10多個省份督促推進問題摸排整改,同時派出可能服務團赴中西部17個省份和兵團開展專項技術服務。
針對如何讓農村公廁真正方便于民,避免成為形象工程得問題,李偉國表示,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以下稱《行動方案》)對“十四五”農村改廁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別強調求好不求快、務實推進。將著重在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切實提高思想認識。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得發展思想,從講政治得高度推動農村戶廁問題摸排整改,以務實得工作態度、良好得工作作風、過硬得整改措施,真正把農村廁所革命這件民生大事辦好辦實。
二是選準技術模式。科學選擇改廁技術模式,宜水則水、宜旱則旱。《行動方案》要求,技術模式應至少經過一個周期得試點試驗,成熟以后才逐步推開。進一步加強技術指導服務,幫助地方解決改廁中遇到得實際困難。
三是完善工作機制。強化農村廁所革命得責任落實、政策保障、督促檢查和宣傳發動,真正建立起以質量實效為導向、以農民滿意為標準得工作推進機制,確保改一個、成一個、管用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