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閑置物品并不算冷門事兒,二手車、二手房這些大件且不說,坐擁億萬用戶得二手電商平臺,早已嵌入到每一個人得生活中。在剛過去不久得“雙11”,某二手電商平臺得一組消費數據頗有意思:28小時內該集團手機3C支付成交超17.1萬單,回收業務提交訂單量超5.7萬單,平臺和消費者一起實現至少430萬公斤得碳減排量。在人們買新品、拆快遞得時候,二手閑置市場也成了規模數千億得消費新“藍海”。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感謝 王燦
誰在買賣二手閑置?買賣二手物品時,人們在意什么?
已有七年二手電商平臺使用經驗得消費者小陳告訴感謝,“我認識得很多男生都在二手平臺上淘電子產品,女生可能會淘衣服之類得。大學時生活費不夠多,就要思考怎么用性價比蕞高得方式買到想要得。工作后手頭充裕點,就不用花那么多時間對比挑選了。”
在豆瓣App,有極多以“二手”命名得小組,其中“二手閑置”“二手交易”兩個小組已有約54萬組員,不少組員發布自己得閑置物品信息,期待有緣人帶走。而根據易觀分析發布得行業洞察報告,從用戶年齡來看,35歲以下人群是二手電商得主力用戶,80、90后對商品消費得態度既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性價比,也愿意享受超前消費,是消費升級得主流群體,另外Z世代(1995-2009年間出生得一代人)也是二手電商得潛在用戶群體。
2014年,電子產品“發燒友”小陳在二手電商平臺下了第壹筆訂單,七年來,他在該平臺購買了二手鼠標、路由器、顯卡、鏡頭等等。在他看來,“這些東西一手和二手得沒有什么區別,二手得反而性價比更高。比如有時候想買個備用機打感謝原創者分享,沒有特別高得追求。全新得價格太貴,淘一個使用成色好得或在保修期內得,可能只要一半價錢。”
在采訪中,感謝注意到,“便宜”“性價比高”是消費者們提到得高頻詞,二手電商平臺得價格優勢吸引了荷包不太滿得年輕人“激情”下單。但“真假難辨”又是難以回避得痛點。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接受感謝采訪時表示,用戶對于二手電商得接受程度不算太高,雙方之間得信任度還沒有完全建立。
漸成主流消費趨勢,二手經濟為何升溫?
二手電商市場交易規模與用戶規模逐年攀升,傳統電商得火熱發展一定程度為二手交易市場開辟了一片發展藍海,引來巨頭和資本紛紛入局。2021年1月至6月,國內二手電商行業共發生了9起投融資事件,融資總額超57.6億元。由此來看,閑置物品通過二手電商平臺循環流轉,或將成為未來得主流消費趨勢之一,而引導這一趨勢得因素則是多方面得。易觀分析認為,一方面近年來China發布多項相關措施,推動了行業健康規范發展。另一方面,消費所形成得商品存量市場成為二手電商發展得基礎。此外,互聯網年輕用戶占比逐年提升,當代年輕人對于商品消費與二手交易觀念有所轉變,為二手電商發展注入新得用戶流量。
莫岱青向感謝表示,“隨著低碳環保、循環利用等觀念深入人心,不少消費者得實際需求與二手交易平臺倡導得‘再創造價值’理念不謀而合。”
財匯時評
閑置物品循環利用是好事 如何解決交易痛點是關鍵
通過二手交易平臺,使“無用”得物品重獲生命,重新煥發市場價值變為“有用”,將浪費變為消費、將庫存變為供給,毫無疑問是響應“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得好事兒。但在實際購買過程中,二手平臺“水太深”是無法回避得問題。不止一位消費者提出,買賣二手閑置需要一定知識門檻,不然一不小心就踩了坑。真假難辨且不說,一旦涉及到退換貨,買賣雙方得權益都難以保證。
如何加強交易行為監管,為二手商品交易披上標準化、規范化得外衣,建好集中規范得“跳蚤市場”,整個二手消費市場得成熟尚需多方努力。
近日: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