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2日訊(全已更新感謝 李琪 通訊員 王佳麗 謝昊 劉海燕)秋冬季節,流感、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都容易高發,兒童作為特殊群體,在這個季節尤其容易發病。不少家長都有帶孩子手忙腳亂看病得經歷。
發燒咳嗽一定要去醫院么?兒童劑量不就是成人劑量減少一點么?14歲以下怎么掛號呀?兒童發熱要看發熱門診么?今天,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兒科可能制定攻略,讓家長們更了解帶孩子看病得誤區。
【誤區1】
孩子發燒、咳嗽必須去醫院
可能表示,并非孩子發燒咳嗽就需要去醫院,應該視情況而定。第壹, 體溫不是就醫得唯一依據。如果孩子精神萎靡、反應差、臉色蒼白或泛黃,活動力不佳,胃口明顯減少,即使體溫不高,都應立刻送醫處理;第二,當孩子出現夜間咳嗽,呼吸時發出異常聲音得咳嗽,咳嗽痰多影響到呼吸,發燒伴隨咳嗽并且表現呼吸困難、急促、咳血、臉部變紫等,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誤區2】
兒童用藥劑量就是成人得“縮水版”
萬萬不可這樣想當然。可能解釋,兒童用藥并非是成人得劑量減掉一點,兒童用藥比成人應該更加精準,是需要根據年齡、體重或(和)體表面積來計算得。
【誤區3】
孩子情況好轉可自行停藥
不可以。如果屬于癥狀治療得藥物,如退燒藥、咳嗽藥,孩子癥狀好了,可以停藥。其他藥物,如抗生素或慢性、長期性得治療藥物,父母不能擅自幫小孩停藥,否則會產生抗藥性或影響治療。
【誤區4】
年輕醫生沒有經驗不可靠
雖說老醫生具有豐富得經驗,但現在醫學診療模式都是通過老一輩人共同制定得規范化診療。此外,年輕醫生擁有充沛得體力和強大得學習記憶能力,面對危急重時,憑借他們強大得學識,配合一代一代優化得應用規范化診療,對患兒得診療同樣可以 。
【誤區5】
只要是14歲以下都看兒科
兒科一般處理小兒內科疾病,以兒童腫瘤專科為例,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生殖細胞瘤等,14歲以下兒童都可以就診兒科。針對耳鼻喉頸部、口腔、眼部、外傷和傳染性疾病等,則需要就診相對應得專科門診和急診,而非兒科。
[責編:蘇亮]
[近日: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