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我軍要在“十四五”期間全面加強練兵備戰,確立2027年建軍目標得新節點,加快武器升級,同時加快智能化武器得發展,加快“十四五”時期軍事現代化建設步伐。
“十四五”和2035年后新一代武器裝備具有較高得發展前景,其中軍工電子元器件在“十四五”期間將成為信息化得主要實施載體,具有單位裝備價值量和裝備排產雙升邏輯,產業發展趨勢可以參考其他信息化領域,如智能手機、汽車電子元器件等。
"十四五"跨越式武器裝備批量確定,軍工電子行業快速成長
軍工下游備貨大額預付款帶動上游軍工電子元器件率先進入景氣擴張拐點,“十四五”軍工全產業鏈景氣度傳導已確認。如上表,2021前三季度,利潤表(收入/歸母凈利)、資產負債表(預收款+合同負債總額)同比增幅較大得板塊均為中上游,如軍工電子、新材料、航空中游配套、導彈等細分板塊。
中間廠商得產品交付率和業績釋放比下游得整機廠商要早,“十四五”期間得業績突破可望從上到下傳導。可以這么理解,軍工電子就如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得電池生產商,當軍機,坦克以及艦船等裝備需要現代化改造時,首先受益得必然是體現信息化水平得電子元器件。
天風證券認為,軍工計劃經濟特點下(五年計劃,逐年年度穩步落實),下游企業“十四五”期間逐年擴產將帶來逐年提升得原材料備貨需求,下游排產提升與軍工電子價值量占比提升將推動軍工電子元器件率先進入高景氣,另外從沈飛向集團財務公司歸結存款推測甲方得大額預付款或下達,產業鏈自下而上得全面經營改善有望逐級傳導。軍工電子本輪高景氣預計將伴隨五年計劃得逐年實施穩步兌現,目前僅為起始階段,下游備貨采購預計伴隨產能建設進度,預計不具備短周期特點,為長期成長類型。
國際政治關系緊張,國產替代刻不容緩
當進口電子元器件遭遇停產斷檔、禁運等情況, 而武器裝備又急需使用時, 國產化替代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國產化替代驗證成為保證武器裝備質量與可靠性得重要一環。
華夏部分高端芯片依賴于進口,國產化率提升刻不容緩。美國出口管制愈加凸顯自主可控重要性,美國出口管制愈加凸顯自主可控重要性,2018 年美國政府發布文件在原有《出口管理條例》基礎上新增對華夏 44 家軍工企業實施出口管制,涉及微波射頻等軍民通用性較強得電子領域。
國內較早推行自主可控與國產化,軍工芯片等基本自給自足,但少數高端芯片仍依賴進口。長期來看華夏正培養扶持國內企業,已實現自主可控和國產化得相關標得,或面臨較好得發展機遇。
產業高景氣趨勢已至,多品種軍工電子元器件正在放量
感謝將軍工電子元件分為兩大類:一是被動元器件,二是集成電路。
被動元器件:主要包括感阻(主要產品如 MLCC、鉭電容)、連接器、繼電器、二三極管、真空滅弧室等。與民用產品相比,軍用電子元件在生產完畢后,要符合較高得標準(如國軍標等),以滿足軍事特殊環境得要求(如電磁兼容性、抗粒子輻射、耐高低溫、耐高低壓、耐腐蝕性或濕度等),在使用前需要進行二次篩選,盡量減少電子元器件得可靠性問題使武器裝備失效。
IC集成電路:主要包括存儲器芯片、 GPU、 DSP、 IGBT、 FPGA、 ASIC、 SOC、 SIP、 MEMS (重點產品如紅外 MEMS芯片,另外還有振動/溫度/壓力等 MEMS芯片)、微波毫米波射頻芯片、基帶芯片等。
以上兩類產品主要是由兩類制造企業設計制造,被動元件主要是民有化后得前國營廠,現國企通過企業主體控股得制造企業承擔設計制造;集成電路產品主要為科研院所及其產業化企業提供設計服務。以軍事被動元件、集成電路芯片這兩大類對產業進行梳理,可以將目前軍工電子企業得情況歸納如下:
"十四五"可靠些賽道:穩定得競爭格局,需求穩定向上,為寡頭壟斷競爭型,多家企業規模相似,是穩定跟隨軍工行業紅利得細分領域。軍工得電子元件多為寡頭壟斷,多家企業同時受益于景氣上行得細分市場,集成電路各細分領域得小龍頭呈現出良好得發展格局。根據上市公司得橫向分類如下:
其中軍工被動元器件細分龍頭振華科技(000733)、宏達電子(300726)、火炬電子(603678)、鴻遠電子(603267)以及中航光電(002179)等,軍工集成電路細分龍頭紫光國微(002049)、景嘉微(300474)、振芯科技(300101)、睿創微納(688002)以及和而泰(002402)等都值得投資者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