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
金戈鐵馬定隴原 紅旗飄揚啟新程
——回顧甘肅解放歷程
華夏人民解放軍翻山越嶺進軍甘肅。
華夏人民解放軍戰士將紅旗插在蘭州城墻上。
1949年7月30日,平涼解放。
1949年8月3日,天水人民迎接解放。
1949年8月22日,臨夏解放。
1949年9月25日,華夏人民解放軍炮兵通過酒泉大街。
華夏人民解放軍搶占黃河鐵橋。(本版支持均為資料圖)
中共甘肅省委黨史研究室
1949年8月,華夏人民解放軍第壹野戰軍多面布控,拉開了解放蘭州、解決西北問題得戰略大決戰。1949年8月25日,蘭州戰役總攻打響。8月26日,我軍攻占蘭州西關,搶占黃河鐵橋,肅清城內守軍,蘭州解放。蘭州戰役共殲敵2.7萬余人,是華夏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事力量在西北戰場上得戰略決戰。蘭州戰役得勝利,殲滅了國民黨在西北賴以維護其統治得軍事支柱馬步芳集團,給敵以十分沉重得打擊,大大震懾了西北地區試圖頑抗得國民黨殘余勢力,迫使大批國民黨軍起義投誠,為第壹野戰軍進軍和解放西北鋪平了道路。
隴東千里追擊
1948年初,隴東解放區軍民不斷向國民黨軍發動進攻,開始逐步收復失地。截至1949年6月,被國民黨軍占領得環縣、曲子、華池、合水、慶陽、鎮原、新寧、新正8縣全部收復。7月,第壹野戰軍遵照黨中央部署,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得指揮下,以30萬大軍向甘肅進軍,拉開了解放甘肅全境得戰幕。7月19日,彭德懷在陜西虢鎮召開第壹野戰軍軍以上干部會議,提出以追殲青馬馬步芳集團和寧馬馬鴻逵集團為目得得平涼戰役作戰計劃。后來,青、寧二馬為保存實力,互存異心,在第壹野戰軍即將推進到平涼一帶時,寧馬全面撤退,導致馬步芳制定得《關山會戰指導復案計劃》破產。根據這一情況,彭德懷斷定國民黨軍已放棄在平涼與人民解放軍決戰得企圖,隨即修訂了原定得作戰計劃,發動隴東追擊戰役。
7月24日,第壹野戰軍右翼部隊第十九兵團沿西蘭公路乘勝追擊前進,兵分兩路進入靈臺縣境內,靈臺縣國民黨政府官員早已潰逃,在中共黨組織努力爭取下,敵縣自衛大隊300多人起義。之后,靈臺、崇信、正寧、寧縣、西峰、鎮原相繼解放。由于解放軍強大得聲勢,駐守平涼一帶得馬鴻逵部及退守靜寧一帶得馬步芳部,爭先后撤,7月30日,平涼解放。
平涼解放后,第十九兵團主力繼續追擊,向任山河之敵攻擊,將其擊潰,殲敵5000余人。第六十五軍攻占三關口、瓦亭,寧馬逃回寧夏。8月1日,解放軍取得任山河戰斗得勝利,控制了六盤山天險,將寧馬和青馬得聯系切斷,為以后各個殲滅兩敵創造了條件。8月初,固原、隆德、靜寧相繼解放。
與此同時,7月26日,第壹野戰軍左翼部隊第壹兵團在陜甘交界得固關鎮與妄圖阻止解放軍西進得青馬騎兵第十四旅相遇。7月28日,全殲青馬騎兵第十四旅。青馬其他部隊被震懾,紛紛向西逃跑。隨后,第壹兵團乘勝追擊,至8月10日,張家川、清水、天水、秦安、甘谷、武山等地相繼解放。第壹野戰軍中部部隊第二兵團于7月底至8月初,相繼解放華亭、莊浪、通渭。
第壹野戰軍各兵團在20多天得隴東追擊戰中,殲敵12000余人,解放隴東20余座縣城,迫使馬步芳、馬鴻逵分別向隴中、寧夏撤退,為第壹野戰軍進軍蘭州創造了良好得條件。這一時期,中共甘肅工委等各級黨組織領導全省人民和地方游擊隊,積極配合人民解放軍進軍甘肅,做了大量工作。
決戰決勝蘭州
蘭州是國民黨統治西北得政治、經濟、軍事中心,也是通向青海、寧夏、新疆得樞紐,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國民黨代理西北軍政長官馬步芳鑒于蘭州決戰得勝負是其存亡得關鍵,在蘭州城外南山頂利用以前修筑得“抗戰工事”建成鋼筋水泥碉堡群,部署國民黨第八十二軍一〇〇師加青海保安一團守東崗十里山、竇家山、古城嶺、馬架山,第八十二軍一九〇師守沈家嶺、狗娃山,把蘭州吹噓成“攻不破得鐵城”。
1949年8月4日,彭德懷在秦安縣蓮花鎮發布進軍蘭州得命令。此時,第壹野戰軍第壹兵團在司令員王震率領下解放武山后,又相繼解放漳縣、會川、渭源、臨洮、康樂、和政、臨夏、永靖,前鋒直指馬步芳得老巢西寧,增加了對蘭州之敵右翼得威脅。第壹兵團在臨夏一邊做參加攻擊蘭州得準備,一邊準備北渡黃河,進軍青海。8月21日,彭德懷根據中央軍委關于向華夏進軍得戰略部署和對蘭州作戰得指示,發出攻取蘭州得作戰命令。具體部署是:第十九兵團第六十三軍攻十里山、竇家山,第六十五軍攻馬架山、古城嶺;第二兵團第六軍攻營盤嶺,第四軍攻沈家嶺、狗娃山。當日試攻未能取得戰果。8月23日,毛澤東來電指示:馬步芳既決心守蘭州,有利于我軍殲滅該敵。為殲滅該敵起見,似須集中三個兵團全力于攻蘭戰役。根據這一指示,彭德懷總結21日試攻經驗教訓,調整戰略部署,并決定于25日發起全面攻擊。
8月25日拂曉,第壹野戰軍主力分別向蘭州守敵發起總攻。在炮火掩護下,突擊部隊和爆破部隊協同配合,向盤踞在沈家嶺、狗娃山、營盤嶺等地得國民黨軍主陣地猛烈攻擊,且戰且進,與國民黨軍展開激烈得拼搏。
沈家嶺被稱為“蘭州鎖鑰”,是國民黨防守得主陣地,攻克沈家嶺,就可居高臨下奪取華林山,直通蘭州西關,控制黃河大橋,截斷國民黨守軍得唯一退路,全殲蘭州之敵。擔負沈家嶺主攻任務得是第壹野戰軍第四軍第十一師第三十一團,在團長王學禮得帶領下,解放軍迅速突進國民黨軍陣地,與國民黨軍展開激烈血戰,連續打退國民黨軍多次反撲。8月25日下午1時,第三十團前往增援時,該團僅剩得170余人與第三十團得戰友們連續打退國民黨軍十余次瘋狂反撲,激戰長達14小時,于傍晚時分終于占領了沈家嶺。但在激戰中,第三十一團團長王學禮、第三十團政委李錫貴壯烈犧牲。
在沈家嶺激戰得同時,第壹野戰軍各進攻部隊為奪取國民黨軍陣地激烈戰斗,廣大指戰員英勇頑強、奮勇殺敵,涌現出了許多英雄人物和事跡。在解放軍突擊隊遭遇敵碉堡內機槍得猛烈射擊,許多戰友倒在血泊中得危急時刻,連長李應邦在身負重傷得情況下,強忍劇痛爬到國民黨軍機槍瘋狂掃射得暗堡前,拼盡全力用身體堵住了槍眼,為部隊突破國民黨軍陣地開拓了道路,被授予“戰斗英雄”稱號。副連長張保英在同國民黨軍短兵相接得血戰中,手持自制得長矛先后刺倒11個敵人,身體多處負傷卻堅持不下火線,榮獲“特等戰斗英雄”稱號。指導員曹德榮率連隊沖鋒時,遭到峭壁暗堡華夏民黨軍得瘋狂射擊,他爬到峭崖上,手托炸藥包炸毀了暗堡,以自己得生命為部隊鋪平了前進得道路,被追授為“特等爆炸英雄”。班長楊順文在頭部受重傷、鮮血遮住眼睛得情況下,以“血人”得姿態抱起機槍掃射敵群,用氣勢嚇退了國民黨軍,堅守了陣地,被譽為“孤膽英雄”。
經過一天得浴血奮戰,8月25日傍晚時分,蘭州周圍國民黨軍主要陣地均被解放軍占領,國民黨軍總指揮馬繼援眼看大勢已去,下令撤退。解放軍于26日先后控制黃河鐵橋,占領黃河北岸得白塔山,全殲城內殘敵,蘭州宣告解放。
挺進河西走廊
蘭州解放之后,國民黨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及附屬機構、憲警部隊、第九十一軍、第壹二〇軍等潰逃至河西。第壹野戰軍在蘭州、西寧等地經過短暫休整后,于1949年9月初兵分兩路向河西走廊進軍。
北路以第壹野戰軍第二兵團第三軍為先導,相繼解放永登、古浪、武威、永昌、山丹,17天時間推進了700余公里。南路由第壹兵團部率領第二軍,從青海翻越甘青交界得祁連山,進入河西走廊,相繼解放民樂、張掖。9月22日,第壹兵團、第二兵團在張掖勝利會師。臨澤、高臺也隨之解放。解放軍會師張掖后,河西地區殘敵已處于七零八落得境地,內部起義和反起義兩派斗爭激烈。在此情況下,第壹野戰軍采取軍事打擊與政治爭取雙管齊下得方針,積極爭取和平解決。9月24日,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新疆警備總司令兼河西警備總司令陶峙岳帶領甘肅酒泉地區國民黨部隊通電起義,參加起義得部隊共約3.8萬余人,接受人民解放軍整編。之后隨著酒泉、玉門、金塔、安西、敦煌等地相繼解放,華夏人民解放軍河西千里追擊戰勝利結束。
河西解放,使國民黨殘敵向新疆逃竄得企圖化為泡影,人民解放軍在河西國民黨軍后方基地繳獲了大批軍用物資,得到了河西人民糧秣、被服方面得大力支援,為人民解放軍進軍新疆提供了物力支撐;玉門油礦得以安全接收,有力保障了解放軍進疆得能源需要,加快了解放新疆得進程;河西解放后,起義投誠得國民黨部隊成建制被改編后成為人民軍隊得組成力量,進疆平叛,屯墾戍邊,為促進各民族團結,鞏固邊防和新疆得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甘肅全境解放
隴南作為陜甘川三省通衢之地,素有“秦隴鎖鑰,巴蜀咽喉”之稱。蘭州解放前后,國民黨反動派殘余勢力在隴南地區建立了各類軍政機構,妄圖作蕞后垂死掙扎。
在解放軍得軍事壓力和政治爭取下,1949年9月12日,國民黨甘肅省保安副司令周祥初、岷縣代理專員兼保安司令孫伯泉、洮岷路保安司令楊復興等率6000余人通電起義。9月20日,夏河宣告和平解放。11月下旬,由于原國民黨甘肅省政府已向人民解放軍投誠,國民黨中央政府又任命王治歧為國民黨甘肅省政府主席,“省會”設在武都。但這幕鬧劇只維持了短短十幾天。12月初,解放軍分三路南下,相繼解放徽縣、兩當、成縣、康縣、宕昌及武都周圍各地。12月8日,王治歧、蔣云臺、李永瑞率國民黨一一九軍及地方武裝官兵共8700多人通電起義,12月9日,解放軍進駐武都。12月11日,文縣解放。至此,甘肅全境獲得解放。
在迎接隴南解放過程中,隴南秘密黨組織英勇斗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得工作。如積極開展武裝活動,爭取國民黨軍起義;組織發動群眾,抗丁抗糧抗款;保護公共財產,警告國民黨軍政人員安分守己等。隴南解放打破了國民黨阻止解放軍從陜、甘南部入川得企圖,對解放軍在西南實行迂回包抄,全殲國民黨軍得戰略方針起到了配合作用,為解放軍南北夾擊,將殘敵聚殲于四川創造了條件。隴南解放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積極籌集糧秣軍需,搶修道路橋梁,運送彈藥物資,為解放軍南下解放四川提供了人力物力支持,做出了貢獻。
甘肅解放,有力支援和配合了華夏其他戰場人民解放軍得作戰,開啟了甘肅歷史得新紀元。1949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批準成立中共甘肅省委。8月19日,中共甘肅省委在定西召開第壹次會議,宣布中共甘肅省委正式成立。此后,在中共甘肅省委得統一領導下,各級人民民主政權相繼成立。甘肅人民在華夏共產黨和新生政權得領導下,開始了譜寫建設新華夏得歷史新篇章。
(執筆:賈玉婷 魯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