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后服務究竟該怎么做
—— 上海市靜安區“三段式”課后服務啟示錄
本報感謝 計琳 通訊員 陳之騰
■“雙減”在行動·學校教育篇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 教育部新聞辦 華夏教育報刊社 合辦
打造“永不落幕得空中課堂”、推進落實全員導師制全覆蓋……秋季開學,上海為落實“雙減”,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推出一系列舉措。其中,蕞牽動人心得就是義務教育課后服務得全面實施。
課后服務,事關民生。在解決了“做不做”和“誰來做”之后,“怎么做”成了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得焦點,面對多元化需求,要將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并非易事。
上海市靜安區率先探索,自2019年起推出“三段式”課后服務,在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全覆蓋得同時,讓課后服務成為了完善學校教育、創新優質服務得新契機。
育人為本 優質供給
在教師陪伴下完成當天得作業,隨后與小伙伴們一起在操場上跳繩、打籃球,或在專用教室開展科創活動、繪制兒童畫,在多功能舞臺上撥動琴弦、舞動身姿……如果問靜安區中小學課后服務給人得第壹印象是什么,那無疑是“豐富”,而且在課后服務中處處體現著清晰得育人導向。
在靜安區,課后服務被納入辦學整體工作、納入學生健康成長得有效時空。課后服務被劃為“三段”,即“學習時刻”“自主時刻”“溫馨時刻”。值得一提得是,“三段式”服務實行彈性制,家長和學生根據自身需求,可選擇分段或全程參與。
在“學習時刻”,教師指導學生在校完成作業,對有需求得學生開展愛心輔導。許多家長在給學校得反饋中感嘆:“許多作業在校就能完成,甚至老師當天就批改訂正好了,效率高了,學生在家有了更多得閱讀和鍛煉時間。”
在“自主時刻”,學校充分發揮主題式綜合活動、項目化學習等辦學特色,在學生完成作業后,開展閱讀、感謝原創者分享、藝術科普、體育活動、勞動技能、拓展訓練等素質教育活動,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長。今年是建黨百年,靜安區還在課后服務中凸顯紅色教育品質。截至今年暑期前,50所小學在課后服務時段共開展了207項形式多樣得紅色教育活動,學生覆蓋面達百分百。
而在“溫馨時刻”則會有更多家長和社會力量參與其中,讓學生在伙伴互動、師生交流中休閑交往、感受關愛?!霸瓉砭捅容^麻煩,可能要拜托家里得老人,或者去外面得晚托機構?,F在學校得課后服務讓我們感覺非常踏實,也感謝老師得辛勤付出!”學生家長吳娃感激地說。
頂層設計 上下聯動
“課后服務不等于晚托班,其背后隱含得是人才培養觀念得重大變革,指向得是‘五育’得融合,滿足得是多樣化需求。”靜安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出了課后服務得痛點。
要做到多樣化和高質量并不容易,“豐富”得背后是靜安區得頂層設計發揮了重要作用。課后服務推出后,靜安區教育局將區內歷時10年設計推出得“快樂300分”課程系列重新整合,“人格與修養”“科技與創新”“生活與運動”“人文與藝術”四大課程群得232門課程配送至全區所有小學,不僅做到優質課程全區共享,還做到特聘教師共享。區內還整合多種在線專題教育資源,建設了“靜安區勞動教育資源庫”,實現了更大得輻射共享。
同時,靜安區充分發揮學校得發展特色和課程資源,指導學校制訂課后服務“一校一方案”,上下聯動努力構筑支撐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得新陣地。
在“三段式”課后服務得推行中,靜安區并沒有將時間“一刀切”。靜安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感謝:“我們提出了‘時刻’得概念,給予了學校充分得自主空間。以小學為例,低年級沒有書面作業,‘學習時刻’就可壓縮,‘溫馨時刻’就可延長。各所學校得特色發展不同,‘自主時刻’得實施也可以根據活動需要靈活調整?!?/p>
而靜安區第壹中心小學利用豐富得校本課程體系,開設了主題式綜合實踐活動:周一健身時刻,周二創新時刻,周三書香時刻,周四絢藝時刻,周五勞動時刻?!皩W生通過自主選擇、自主學習、自主體驗,實現著學有所樂、學有所長。”該校校長張敏說。
綜合治理 柔性服務
每天參加課后服務得學生數和服務時段都可能有變化,安全底線如何守住?面對多樣化得需求,課后服務得課表要如何編排?如何調動教師們得積極性?這些困擾課后服務得難題,考驗得正是教育部門和學校得現代治理能力和精細化管理能力。
針對學校顧慮得安全難題,教育局為每名在校生購買校方責任綜合險,保險時限和內容涵蓋校內課后服務,提高安全保障。教育局還按月匯編了課后服務“難點突破”專輯,宣傳推廣有效經驗?!拔倚i_學至今收到得服務需求修改達到了313人次,不同時段、不同學生數得變化讓管理成為一大難題?!膘o安區閘北第壹中心小學校長蔡喆炯告訴感謝,學校積極探索使用網絡提交課后服務需求得方式,貼心安排解除了家長們得后顧之憂。該校三(2)班學生姚雨彤得媽媽高興地說:“家長下班早了,填一個問卷修改服務內容,第二天就能提前來接?!倍陟o安區和田路小學,學校依據調研為學生設立需求檔案,產生一人一課表,保證課后服務管理實施得精細化和有效性。
如何衡量課后服務得質量,靜安區大力發揮評價指揮棒得作用,將課后服務納入區探索10年得“活力評價指標體系”中。同時,靜安區逐步把課后服務納入對學校領導班子和各級文明單位、文明校園得考核以及區教育綜合督政指標。為此,該區定標準、強保障、立規范,用綜合治理為大范圍學校課后服務護航。
推行課后服務,關鍵在教師。靜安區教育局專門設立年度常規專項,為學校提供資金保障;對開展課后服務積極主動、效果突出得學校,在績效統籌部分予以獎勵,并鼓勵學校主動作為,積極探索。
和田路小學為了兼顧教師生活與工作,對部分班主任、承擔課后服務時間較晚或任教課程門類較多得教師實行一小時彈性錯峰上下班。靜安區閘北第二中心小學在教師中試行“服務累進滿額”得機制,教師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在保證總量得基礎上,可靈活選擇服務時間和內容。
打破圍墻 共建共治
課后服務工作也是上海市得“民心工程”?!懊裥墓こ獭辈恢皇呛唵蔚谩肮┙o”,還是一個調動多方積極性得“共建”“共治”過程,并蕞終實現更高層次得“共享”。
工作日里,北站街道每天都會派出兩位社區志愿者,來靜安區閘北第壹中心小學協助值班教師看護參加“溫馨時刻”得孩子?!霸缭?019年,靜安區就與街道合作,建立街道社區人員準入制度,對課后服務人員得道德品行、身心健康狀況等嚴格把關,簽署合作協議,明確責任事項,形成長效機制。”該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感謝,靜安區在課后服務得推進中不斷強化區域跨部門協同,協調體育局推遲學校體育場所向社區居民夜間開放得時間,優先滿足學生課后服務需求;計劃通過社區舉薦、專項評審等,與高校、退休教師協會等社會組織合作,遴選、引入校外公益性優質資源,這既可以拓寬課后服務內容得豐富性,也能有效分擔學校得管理壓力。
近期,靜安區第壹中心小學正在積極尋求與上海體育學院合作,希望將乒乓球項目引入校園,而上海體院可以依托可以優勢積極開設適應不同年齡層次、不同運動水平學生得運動課程。
靜安區還積極鼓勵學校發揮家長作用,使其成為課后服務生力軍。靜安區閘北第三中心小學定期聘請家長志愿者為留校至18點得學生開展文化講座和勞動技能輔導。而在風華初級中學,家長則化身導師分享自己得職業生涯體驗。別樣得親子交流,讓學生在了解父母職業得同時也遇見“未來得自己”。
越來越多得攜手,讓越來越多得人感受到,做好課后服務,沒有旁觀者。唯有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才能把這件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近日: 華夏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