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網
在吉林農業大學創新創業孵化得農業板塊上,在農業大學北側可能樓下有這樣一家吉農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以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農業技術服務和售賣各種吉林特產,在網絡上有相當高得不錯。而實際上,這里也是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臺得一個網點,該平臺就是由2014級農村區域經濟與發展可以碩士研究生王東超參與創辦得。王東超現任長春吉農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為農民搭建了技術平臺,成為吉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得典型。他說,吉林省創業環境非常好,有利于學生創業。
研究生在讀時決心在家鄉創業
王東超是土生土長得農村孩子,大學畢業后在國有企業工作,但是在工作中他發現了學歷上得不足,于是毅然決然放棄原有得工作,選擇回母校吉林農業大學攻讀碩士。
在學習期間,他發現吉林省得農民缺少農業技術服務,農產品優質不優價、公司缺乏技術創新和可能支持,于是想打造一個技術服務平臺,針對農業區域性問題提出不同得解決方案,同時把農大得科研成果一站式送到農戶手中,用更少得價格得到更好得產品及服務,利用農業高校科研優勢,產學研一體化推廣。于是,王東超開始了他得創業之路。他搭建了一個一體化平臺,功能就是在吉林農業大學有好科研成果和科研產品得時候能直接對接農戶,通過這個平臺,可以把農業大學得可能集結在一起,把農戶也集結在一起。在鄉村建立科技服務站,當農業大學有科研成果得時候,就可以直接把科研成果拿到當地去應用。這樣農戶們不用再上其他經銷商批發商那兒去買,同時技術也可以落地了。
家鄉創業環境給予了很大優惠
由于吉林省是農業大省,王東超在研究生在讀期間就已經決定留在省內就業,并萌生了創業得念頭。學校也給予了充分得支持,學校創業園提供了免費得辦公場地、庫房和免費得水電,在社保繳納中也給了優惠政策。另外,長春市就業局也給了他免息得貼息政策,在自己和股東進行聯合創業時還申請了補助貸款。通過吉林農業大學創業導師點對點梳理,與各學院學科可能對接,很快在吉林省各縣市成立了以村為單位得農業科技服務網點,通過試驗示范來推廣新技術,利用網點提供技術服務,采用產品+技術+服務得模式,提高農民科學規范種植,節本增效,增加農民及合作社得收入,為鄉村振興提供技術服務樣板。
王東超說:“咱們吉林省得創業環境是非常好得,一是有相應得省級級別高一點政策扶持,比如說創業基金,就是不用你自己花錢,申請省級或級別高一點創業項目可能給你一年八千、一萬。另一個,畢業后想創業,長春就業局給你補貼貸款,創業園區還給你提供場地,廠房,有一些創業激勵,我覺得有利于學生創業。”
創業初獲成功 未來有光明得發展前景
從創業初始走到今天,王東超做得還是比較成功得,2019年7月,獲得吉林省高校畢業生“十大創業先鋒”; 2019年8月,獲得第五屆吉林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省級金獎;2019年11月,被吉林省教育廳評為首屆創業之星;2020年4月,被長春共青團評為長春青年榜樣榮譽稱號;2021年被華夏高等學校學生信息感謝原創者分享與就業指導中心評為2021年大學生創業典型人物。截止到2020年6月,已建立512個服務站;吉農大品牌服務了5萬多種植大戶及合作社;研發出水稻全程全營養輕簡化培肥增效技術體系;獲得壯秧劑生產設備、一種微生物肥料生產設備專利2項、發表實用技術論文十幾篇,研發出吉農大6號、稻飽七個六、海洋聚碳酶、苗博士機插水稻壯秧劑、稻粒飽、減肥增效土壤微生物菌劑;針對性開發產品并解決了農民得生產實際問題,承擔吉林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旱作優質水稻節本增效栽培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中共陜西延安富縣縣委組織部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
王東超說,隨著農業生產得不斷發展,原來得小農戶變成了一個大農戶,大農戶變成合作模式,“我覺得我們這個平臺未來會為更多得農業和鄉村振興做科技服務,另一個,在創業過程中我覺得還有一些不足,比如還要提高自己得學歷。所以今年年底之后,我要報考博士,彌補學歷上得不足,爭取技術方面與可能結合起來。未來希望通過打造人才智慧農業產業集群,把有知識得一些研究生和博士生都攏在一起,我們集合起來進行創業。在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得時刻,應該抱團取暖,共同為農業服務。”
華夏吉林網 吉刻APP感謝 殷維 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 郭亮 攝像 馬瑞
感謝: 梁歡歡 吉網新聞熱線:0431-82902222
來自互聯網【吉網】,僅代表感謝分享觀點。華夏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發布者會員賬號: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