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觀察】
感謝分享:劉文婷(華夏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安全產業所安全科技與服務研究室主任)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電池爆炸事故時有發生。特別是日前北京市通州區某小區因電動自行車在室內充電時爆炸致5人死亡,再次敲響警鐘。事實上,在此之前已有規定禁止電動車上樓充電。但為何該現象屢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是許多小區集中充電設施嚴重不足。以當前電動自行車保有量計算,華夏至少需要1.5億個充電插座,但實際上只有約500萬個。二是公共充電設施收費不合理。已有得充電設施大多為營利性產品,部分公共充電場所價格高,公眾長期使用難以接受。三是入樓、入戶禁令難以實現。居民們對室外停放電動自行車心存顧慮,擔心電池或電動自行車被盜等。
在老舊小區集中充電設施改造、新建小區設立集中充電設施、城市公共區域設立智能化充電柜等方面,各地進行了有益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首先,目前存在按“時間”計價、按“功率”計價和按“電量”計價三種模式,充電計費以量計價相對合理。例如:山東省發展改革委起草了《關于電動自行車用電價格政策有關事項得通知(征求意見稿)》,就明確電動自行車充電費用計價單位為“元/千瓦時”。
其次,保護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得投資人利益至關重要。北京市石景山區積極探索由政府出資、可以公司代建、單位配合得商業模式,由區金融服務辦協調保險公司,將電動自行車充電棚納入區公共管理綜合保險,每年由區財政撥款進行維護保養,確保設施完整好用。這種模式不僅解決了電價不一、場地協調困難等問題,而且讓業主獲得良好得體驗,進而養成在充電棚充電得好習慣,高使用率也加快了充電樁企業得成本回收。
再次,另一個實現集中充電得方法是換電模式,通過“以換代充”模式降低安全隱患。傳統得充電樁模式需要1小時以上,而換電僅需3~5分鐘,有得甚至只要1分鐘,速度相當快,還可以根據個人需求隨用隨換。換電模式在騎手、快遞小哥等商業配送服務人群中使用較為普遍。其中,“共享電池”服務引人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這項服務類似于“共享充電寶”,使用操作簡單、費用低廉,只需要簽訂一份合同,交一筆押金,下載一個App,就可以租賃共享電池,也可以整車租用,極大解決了配送人員對電動車續航需求量大得難題。
換電模式得本質是一種以電池為核心、換電柜為服務載體、整車為切入點得新生態業務。這種模式可有效降低安全隱患,運營商能實時掌握電池充電狀態,而換電柜有聯網監控功能,且布柜位置遠離易燃易爆區域。換電模式適合老舊小區無集體充電場所得問題,也方便管理。
在政策扶持層面,須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財政補貼、相關標準制定等工作。一是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建議將電動自行車充換電網絡建設納入China新基建目錄,鼓勵地方政府積極布局;將“在老舊小區和新建住宅小區建設或改造集中充電設施”納入政府重點項目,明確年度計劃、目標,并加強督導落實。二是完善相關扶持政策。從當前公共充電補貼以“樁補”為主格局,轉變為充換電模式并重,引導地方政府給予“集中型充電站”電費補貼。三是加大相關技術及標準得研發和制定。重點支持研發充換電式電動自行車、電池、電柜得核心技術。加快出臺《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技術規范》China標準,盡快制定智能充換電柜得China標準或行業標準,從源頭上提升電動自行車充換電得安全性、兼容性和規范性。
在主體培育層面,要加快發展領軍企業、可以服務公司和運營網絡平臺,共建產業生態圈。一是重點培育行業領軍企業。金融機構可通過貸款貼息、投資補助等方式,鼓勵相關領軍企業積極探索直營、加盟等多樣化得商業模式。二是加快培育產業鏈可以服務公司。完善產業配套,構建充換電模式商業支撐體系。積極培育電動自行車維修、電池運維養護和配送、充電樁融資租賃等運營可以化公司。三是建立綜合性運營平臺。圍繞用戶需求,實現預約、查詢、支付及遠程操控得“互聯網+充換電”等服務,拓展增值業務,提升用戶體驗。
要解決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問題,還需要多方共同協作。比如,物業公司要站在居民角度提供合理得解決方案,消防部門要科學研究如何保障社區充電車棚裝置得安全,社區要協調好居民、企業、物業各方關系等。
《光明5分鐘前》( 2021年11月20日05版)
近日: 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光明5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