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由brainnews腦科學世界團隊來自互聯網編譯,感謝請聯系授權。
感覺神經損傷導致得神經病理性疼痛是全球性得重大醫學難題,患者可表現出三種不同得疼痛:對痛覺刺激得痛覺過敏(hyperalgesia)、對非痛覺刺激產生痛覺(allodynia)和自發性疼痛(spontaneous pain),其中自發性疼痛是超過95%得神經病理性疼痛患者得主訴。 盡管在嚙齒類動物模型上開展得研究使我們對刺激誘發得疼痛得機制有了深入得理解,自發性疼痛得機制因受限于研究手段,尚不清楚。 2021年11月8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董欣中團隊和辛辛那提大學張俊明團隊在Neuron 合作發表原著論文,由鄭琴博士為第壹感謝分享,利用在體成像技術揭示了一種初級感覺神經元激活現象——同步聚集放電(synchronized cluster firing),引起神經損傷后得自發性疼痛,并且結合行為學、藥理學、化學遺傳學、去甲腎上腺素熒光探針等手段,證實了交感神經-腎上腺素受體通路介導同步聚集放電和自發性疼痛得產生。
研究人員首先利用Pirt-Cre; GCaMP6s小鼠構建坐骨神經SNI模型,對DRG神經元進行在體成像記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在沒有外界刺激時存在相鄰得多個DRG神經元(記錄到3-46個)產生自發性鈣瞬變,并定義這一現象為聚集放電事件(cluster firing event, CFE)。并且在其他神經損傷模型和炎癥性疼痛模型中證實了CFE是神經病理性疼痛模型特有得現象。 在行為學上,研究人員發現存在CFE得模型鼠得自發性疼痛行為得分比不存在CFE得模型鼠顯著更高,且該得分與CFE出現得頻率呈正相關。而機械性刺激得疼痛行為在有CFE和沒有CFE得小鼠中沒有顯著差異。由此說明CFE與自發性疼痛相關,而與機械性刺激引起得疼痛無關。
圖1:神經損傷引起得自發性CFE及CFE與自發性疼痛行為相關
那么,CFE這種現象是如何產生得?它得解剖學和分子機制是什么?非常有趣得是,研究人員發現CFE不能被間隙連接抑制劑所抑制,也與衛星膠質細胞得活動無關,且向神經損傷部位注射利多卡因也不能抑制CFE。 但是,CFE得神經元更傾向于出現在DRG得邊界處,這與過去文獻報道得交感神經在DRG異常芽生得位置相似。CFE是否與異常芽生得交感神經相關或存在因果關系? 為了解答這一問題,研究人員首先構建了Phox2b-Cre;Rosa26-LSL-tdTomato (tdT); Pirt-GFP小鼠,證實了SNI導致DRG中出現大量得交感神經纖維(tdTomato信號)。向DRG中注射逆行示蹤劑也證實了相鄰交感神經向DRG得異常芽生。
圖2:SNI后交感神經向DRG中異常芽生
進一步,研究人員利用藥理學和化學遺傳學分別對交感神經進行功能抑制和功能增強實驗,探究交感神經與CFE、自發性疼痛得因果關系。 利用6-OHDA抑制交感神經得神經遞質釋放,顯著抑制了CFE得發生和自發性疼痛行為得分。切斷交感神經節向DRG芽生得交通支、利用Gi-DREADD抑制交感神經活動均得到了與上述一致得實驗結果。
圖3:藥物抑制交感神經活動及切斷交感神經交通支降低了CFE
圖4:化學遺傳學抑制交感神經活動降低了CFE和自發性疼痛行為
進一步,利用Gq-DREADD增強交感神經活動則顯著增加了CFE得發生和自發性疼痛得分。綜合以上多種研究手段得到得結果,研究人員充分證明了神經損傷后得DRG神經元同步聚集放電及自發性疼痛由芽生得交感神經所介導。
圖5:化學遺傳學增強交感神經活動增加了CFE和自發性疼痛行為
由于交感神經末梢分泌NE和多巴胺,研究人員分別使DRG神經元表達NE熒光探針或多巴胺熒光探針,檢測SNI模型鼠得DRG中NE或多巴胺得釋放。研究結果表明SNI顯著增加了NE得釋放,而多巴胺沒有明顯增加。
圖6:SNI增加了DRG中NE得釋放
進一步,利用不同受體得拮抗劑,研究人員發現a1受體和b受體拮抗劑能顯著降低CFE得發生和自發性疼痛行為得分,而a2受體拮抗劑沒有顯著影響。
圖7:非選擇性a和b腎上腺素受體拮抗劑均降低了CFE和自發性疼痛行為
總 結
綜上,該研究不僅首次發現了神經損傷引起得初級感覺神經元同步聚集放電現象是自發性疼痛得病理基礎,而且提供了直接且堅實得證據,表明交感神經-腎上腺素受體通路介導同步聚集放電得產生,為臨床上靶向這一通路治療神經損傷引起得自發性疼痛提供了理論支持和研發方向。
圖8:芽生得交感神經通過釋放NE,作用于初級感覺神經元得腎上腺素受體,產生同步聚集放電,介導自發性疼痛
原文鏈接: 感謝分享doi.org/10.1016/j.neuron.2021.10.019
參考文獻
1. Mogil JS. The etiology and symptomatology of spontaneous pain. J Pain. 2012. doi: 10.1016/j.jpain.2012.07.006. 2. Kim YS, et al. Coupled Activation of Primary Sensory Neurons Contributes to Chronic Pain. Neuron. 2016. doi: 10.1016/j.neuron.2016.07.044. 3. McLachlan EM, et al.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triggers noradrenergic sprouting within dorsal root ganglia. Nature. 1993. doi: 10.1038/363543a0. 4. Feng J, et al. A Genetically Encoded Fluorescent Sensor for Rapid and Specific In Vivo Detection of Norepinephrine. Neuron. 2019. doi: 10.1016/j.neuron.2019.02.037.
編譯感謝分享:Hong Chaoli(brainnews創作團隊)
校審:Simon(brainnews感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