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分享北京11月18日電 (池夢蕊 劉寧)擴大東城文化交流合作是貫徹落實“崇文爭先”理念,進一步加強“文化東城”建設得重要舉措之一,旨在著力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東城特色、代表首都形象、符合時代特征得城市標識與文化品牌,使東城區成為區域文化資源交互得紐帶和華夏文化國際傳播得窗口。近年來,東城區強化“合作互惠”理念,積極推動文化“走出去”,不斷擴大文化開放格局,持續深化國際文化交流合作,穩步提升文化傳播與影響力度。在堅定文化自信與加強文化資源整合得基礎上推進東城區文化建設,推出系列文化品牌活動。
深化協同發展,創新跨領域跨區域文化交流合作局面
2020年8月底,《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正式公布,明確東城區是“華夏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得核心承載區,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得重點地區,是展示China首都形象得重要窗口地區”。東城緊跟文化跨界交流合作得時代潮流,抓住China推進文化旅游協同發展契機,明確華夏文化中心建設定位,不斷加強文化和旅游、戲劇演藝、人才等領域得交流合作。作為“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務示范走廊發展聯盟”成員,創新推出“角樓圖書館”、“朝陽門社區文化生活館(27院)”等文化跨界合作案例被評為公共文化服務優秀案例,貢獻力量推動京津冀三地文化交流與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發展。近年來還積極推動與西藏當雄、湖北鄖陽、內蒙古化德縣、阿爾山等地得對口幫扶工作和文化輸入交流工作。東城一直致力于深化協同發展觀念,拓寬視野,多角度、深層次、全方位地尋找文化交流跨領域發展得新增長點,創造文化交流跨領域跨區域合作切實可行得新局面。
推動互動共進,加快構建友好城市文化交流發展聯盟
東城區深刻把握中央發展區域文化建設得整體布局,深化與其他城市文化交流與聯系,高水平組織華夏文化金融峰會,聯結天津河西、上海浦東、山西朔州等華夏歷史文化名城,支持各地優秀文藝院團、特色來自互聯網文化產品于東城展示交流,多角度推動東城成為匯聚優秀文化資源得大舞臺,促成集成對接、催化融合創新,推動形成一批文化創新成果。東城區與新疆和田、西藏拉薩、云南保山等地合作開展“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邊疆行等活動,同時強化與湖北鄖陽得文化“1+1”對口幫扶模式,響應China文化建設整體布局,加強與中西部文化交流合作,加快構建文化協同發展良好格局。
強化對外交流,不斷拓展國際文化交流合作深度廣度
東城區著眼世界文化交流大趨勢,切實落實China文化自信、文化強國要求,實施東城文化“走出去”戰略,持續深化國際文化交流合作,加快推進文化交流品牌建設,組織“地壇文化廟會全球行”等系列活動,攜非物質文化遺產、老字號、民俗、文藝表演等內容,讓外國民眾在家門口就能體驗到華夏優秀傳統文化,為北京市東城區文創企業“走出去”搭建平臺。積極參與“北京文化周”等對外文化活動,促進更多非遺、老字號和文化企業傳播華夏聲音,講好北京故事,不斷加深北京國際文化都市得發展縱橫面,提升文化競爭力得同時,強化國際影響力。發揮文化城區功能,與英、美、德、法、俄、澳、日等16個China得22個市(區)建立友好城市關系,穩步推進國際文化友好城區建設,榮獲“國際友好城市交流合作獎”。
東城區以“崇文爭先”作為“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得特色化發展理念,立足文化發展現狀,加強文化跨界交流合作,打造區域文化交流聯盟,構建國際文化交流友好格局,發揮友好城市、友好區、友好商協會等平臺得獨特作用,不斷深入推動文化交流合作與創新發展,發揮中華文化對外交流合作窗口作用,打造“東城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