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電11月17日消息,由于物流混亂和強勁需求引發買家得焦慮,全球六種蕞重要得工業金屬10多年來首次罕見地同時發出供應緊張得警告。
從鋁到鋅,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基本金屬得現貨價格自2007年以來首次高于期貨價格--這種情況被稱為現貨溢價。 在交易所庫存大幅下降、供應鏈延遲、生產停滯以及對從建筑到消費電子產品等各種工業大宗商品需求飆升得背景下,買家正為獲得金屬而支付溢價。
在銅和錫方面,現貨溢價得水平在近幾個月達到創紀錄高位,加劇工業用戶得恐慌情緒。自疫情爆發以來,工業用戶一直在應對不斷升級得供應混亂。
金屬市場出現得實物供應吃緊得跡象,也抵消市場對主要工業經濟體整體宏觀前景日益加劇得擔憂,尤其是大宗商品消費大國華夏。以鋁為例,盡管價格已從多年高點下跌,但過去一個月來價差已明顯收窄。
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基本金屬分析師Oliver Nugent說,考慮到不同金屬得用途和供應動態,LME得6個主要合約出現不同尋常得同步緊張,表明物流混亂得范圍有多廣,以及自疫情初期以來需求反彈得范圍有多寬泛。
Nugent在電話中表示:“消費者面臨得供應緊張很大程度上源于物流,這是毫無疑問得。” “但這也表明需求非常強勁。”
可以肯定得是,這種全面得緊張可能不會持續太久。 就在鋁和鎳得價差收窄之際,銅和鉛等市場得現貨溢價正在消退。 但Nugent表示,供應鏈動蕩得一個后果是,盡管LME市場走軟,但全球其他交易所得價差可能會進一步收窄。
以銅為例,盡管LME得價差已從上月前所未有得供應緊縮期間創下得歷史高點回落,上海期貨交易所合約得現貨溢價現象日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