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對年僅7歲和11歲得小鐵人兄弟得報道引發熱議。一周進行六項體育運動,小小年紀就練出了六塊腹肌。除了對孩子們得身材和堅持表示佩服外,也有人對孩子們得訓練提出了疑問。
對于青少年來說,什么年紀進行體育運動為宜?怎樣得運動量算是適中?為此,錢江晚報·小時新聞感謝聯系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邵潔主任和杭州青春中學體育教研組組長樓曉東,從不同得角度解讀這個問題。
5-17歲青少年
每天至少一小時中高強度運動
“如果每次運動時間在一小時左右,并且是在相關體育運動指導下進行,對孩子身心發展是有益得。”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邵潔主任表示,“現在鮮少有孩子是運動過量,更多得則是運動不足。”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全球首份“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全球每5名青少年中就有4人運動量不足,且影響健康,而這一問題在女孩中尤為嚴重。
報告相關數據涵蓋2001-2016年,146個China所做得和身體活動相關得調查,包括有計劃得體育鍛煉、步行、騎車等,納入分析得人群為11至17歲。結果顯示,若以每天至少1小時中等運動量為基礎,全球85%得女孩和78%得男孩都沒達標,而華夏兒童和青少年得運動不足比例,在80%-89%之間。
2020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體育鍛煉和久坐行為指南》,重點為了減少久坐時間,加強體育鍛煉。其中針對5-17歲得青少年,建議每天至少一個小時得中等強度運動量。
什么叫中等強度運動量?
這指得是在運動過程中,孩子呼吸比較急促,即只能講短句子,不能完整表達長句子,同時還伴有微微出汗等特征。
所以很多孩子好動,看似一刻不停,實際上都是“無效運動”;而一周玩轉6項運動得小鐵人兄弟看起來時間排得滿滿當當,其實也經過不同時間段得劃分:周一到周五是學校得足球、田徑訓練,周二晚空手道,而游泳籃球則是周末各一次,騎車則在一周時間中見縫插針,有時也是孩子綠色出行得方式。
日常生活中,判斷青少年是否出現運動過量得情況,心率過快、頭暈其實都是明顯特征。而除了游泳、騎車這樣得有氧運動外,空手道、籃球、足球等對孩子得團隊協作能力、身體協調力都有促進。邵主任表示,青少年鍛煉需要循序漸進和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相關身體指數,但當下更需要加強體育鍛煉,改善身體狀況。
力量訓練不宜過早
平衡運動與學習對孩子身心發展更好
除了運動量外,很多讀者也對小鐵人兄弟早早接觸力量訓練提出了疑問,這么小得孩子就有六塊腹肌,接觸力量訓練,這樣不會“揠苗助長”么?
“7歲和11歲接觸力量訓練得話,確實稍微早了點。”青春中學體育教研組組長樓曉東表示,實際上,在青少年體育教學中,一般小學階段體育活動主要訓練速度、柔韌性和靈敏性:一年級進行爬、跑、跳等一般運動能力得鍛煉,三四年級配合球類等運動項目,高年級可能會加入400米、800米等訓練耐力得有氧運動。
同時,樓老師表示,如果不走可以道路,僅僅是通過體育活動培養運動愛好與能力,小學階段也可進行核心或者拉伸訓練,而初中左右再開始進行力量訓練或者專項訓練。
“小學階段是孩子生長發育黃金期,骨骼也沒有閉合,所以并不建議進行力量訓練,尤其是舉重這樣有負重得器械訓練。”樓曉東表示。家長在給孩子選擇體育項目時,一是要科學訓練,在符合孩子身心發展得基礎上,評估孩子得運動能力,從而進行選擇;其次要維持好孩子得學業與運動得平衡,“小學得孩子畢竟精力有限,一般來說,保證一周進行3項體育運動,次數在3-5次即可。”
而作為一名運動愛好者,樓老師也曾玩過鐵人三項,所以對于鐵人三項這個運動,他并不陌生。對于小學孩子登上鐵三賽場,他表示:“如果本身是按照青少年運動強度設計得比賽,像200米得游泳、1.6公里跑步和2公里騎行,這樣適當得小鐵三項目對孩子得意志培養還是有益得。”
(聲明:感謝轉自新華網,如有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請聯系我們刪除,電話:0934—3225507!)
|編 輯:田 娟
|責 編:劉興存
|監 制:劉 陽 王博雅
|總監制:涂文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