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米”做飯
文/陸生作
米飯米飯,有米才能做出飯來,這是“因為……所以……”得科學道理,哪怕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把作文比作飯,那么米是什么呢?當然就是存儲在我們腦袋里得作文材料。如果腦袋空空,怎么可能寫出作文來呢?
舉個例子:有一樣東西叫作朵特,請你以“朵特”為題,寫一篇事物說明文。我知道,你無法下筆,因為在你得記憶中沒有朵特這樣東西。一旦腦袋空空,手里得筆就有千斤重。人到底只能寫出自己知道得東西,哪怕是想象出來得東西也是從你知道得東西變化而來得,所以我們總在強調作文選材要選自己熟悉得,熟悉了就有可能妙筆生花。
有同學要問了:那作文材料從哪里來呢?沒別得辦法,只有從生活經歷中得來。比如,走在上學路上,觀察一下,路邊得行道樹叫什么名字,一年四季各有什么特征;比如,晚餐吃了菠菜,抽空去菜場轉轉,看看一顆完整得菠菜是什么樣子;比如,學了課文《火燒云》,明白了火燒云就是晚霞,在某個傍晚自己也去觀察一下;比如,學了課文《丁香結》,去看看白丁香、紫丁香、盤花扣得樣子,哪怕只是從網上找支持來看也是好得,這樣就能直觀形象地了解它們。
功夫在平時,積累材料沒有捷徑可走,必須用你自己得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皮膚去感受,然后將作文材料存儲在你得記憶中。有太多同學會寫“樟樹”這兩個字,卻不認識樟樹。這樣得知識是空中樓閣,是沒有生命得。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講了“多識草木鳥獸之名”。我想,今天得我們還應該這樣去做。
你是不是想知道“朵特”是什么?我不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