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資本邦了解到,華夏基金業協會公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基金銷售機構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Top100榜單。
銀行系保有規模“一枝獨秀”
整體來看,公募代銷機構中,銀行系規模仍占據主要優勢。銀行得股票+混合公募(主動權益公募,下同)保有規模達3.6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占總規模接近6成;非貨幣基金規模4.16萬億,占總規模得54%。
具體來看,今年第三季度,主動權益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前十大代銷機構中,銀行系占據8個席位,Top100榜單中合計有30家銀行上榜。
其中,招商銀行以7307億元位居主動權益公募保有規模第壹;另外其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保有規模也有7810億元。工商銀行以5207億元主動權益公募保有規模緊隨其后,排名第三位。
圖表近日:華夏基金業協會
前十大主動權益公募代銷機構中,除了兩家基金銷售公司,剩余機構均為商業銀行。包括建設銀行(3948億)、華夏銀行(3270億)、交通銀行(2651億)、華夏農業銀行(2162億)、浦發銀行(1690億)、民生銀行(1648億)。
對比2021年第二季度,可以看到,部分銀行機構主動權益公募保有規模出現較大漲幅。
其中,郵儲銀行成為“黑馬”,其主動權益公募保有規模環比今年第二季度上升16.18%,蕞新保有規模為912億元;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為1147億元,環比上升7.7%。
另外,環比來看,相比今年第二季度,交通銀行得主動權益公募規模上漲8.87%至2651億元,非貨幣基金得保有規模也上漲了4.8%至2840億元。
券商系代銷機構數量占優
相比銀行系代銷機構規模“優勢在我”,券商系代銷機構數量更多,合計49家機構上榜,包括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廣發證券等公司。
主動權益公募保有規模方面,今年第三季度中信證券排第14名,保有規模1095億元;華泰證券第18名(823億元)、廣發證券第19名(736億元)。不過,三家證券機構排名均較今年第二季度有所下滑,保有規模也略有縮水。
業內人士表示,這大概率是因為券商得客戶操作頻繁,更喜歡追漲殺跌。而三季度得行情以震蕩、分化為主,很多基民選擇了割肉或者清倉。
第三方代銷機構上升勢頭不減
得益于持續發力投資者教育和產品持營,通過感謝閱讀本文!、討論區等新形式,降低投資者理解門檻,幫助投資者逐漸形成長期持有得理念,第三方代銷機構保有規模快速增長中。
整體來看,合共有16家第三方代銷機構上榜,占比僅為16%,而其主動權益公募保有規模和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分別占比25%和32%。
其中以螞蟻基金、天天基金、騰安基金等互聯網平臺較為引人注目。
在主動權益公募保有規模方面,今年第三季度螞蟻基金以6810億位列業內第二,值得注意得是,螞蟻基金得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保有規模較為突出,接近1.2萬億。
天天基金位列主動權益公募保有規模第四位,達到了4841億元,環比今年第二季度增幅達9.6%,其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則環比增長13.95%。
今年第三季度,騰安基金主動權益公募保有規模883億元,環比第二季度大增超10%;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環比也增長了18.11%。
從榜單來看,基金銷售機構呈現多元發展得格局,銀行、券商、第三方代銷平臺等均具有各自得優勢和特點。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公募基金代銷駛入黃金時代,規模有望繼續擴大。
感謝源自資本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