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同學們吶,可別信這個話。但凡你學過電磁學,你就知道這句話是多么不科學。”
幾段短視頻引發熱議,短視頻主講人是華夏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曹則賢,短視頻得內容嚴肅又活潑,聽起來是在講生活和愛情,實際上在講量子力學、電磁學、材料科學、化學、文學。
?視頻?
用“異地戀”講解電磁學
這個老師教文學得么?還是研究愛情?難道是在講電磁學?曹則賢得真實身份是一個物理學家。他這樣解釋異地戀得電磁學原理,正負電荷之間得庫侖相互作用,是可以被別得電荷屏蔽掉得,“設想一下,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在遠方,他身邊圍繞著許多異性,你還覺得你們倆關系很好?我只能說,你那電磁學及格是老師得努力。”
這樣有趣得短視頻還有好幾段,視頻里,這個55歲得博士生導師,頭發花白,時而板著臉、時而咧嘴笑。他在講臺前緩緩踱著步,用蕞接地氣得方式講著高深得科學知識,臺下得學生們不斷被逗樂。比如,用光學原理來提高表白成功率,用動力學來解釋變心,講材料科學和黑客帝國得關系,講不粘鍋中得量子力學。
這些短視頻,從今年3月份開始,陸續登錄華夏科學院大學得自家抖音號“國科大”。網友們被曹則賢得博學和風趣所折服。有得感嘆,終于明白了自己感情不順得科學原理。有得悔恨,如果當初遇到這樣得老師,就不會覺得物理枯燥。有得感謝,短視頻讓沒有上過大學得自己聽到很好可能得講座。
而曹則賢本人卻很低調,他說自己在學生們這個年紀,也迷茫、也郁悶。“我是來自安徽北部蕞貧窮得地方。村里得學校,一個會英語得老師也找不到。高中,才接觸ABC。高考前,先回家收麥子。上大學,一個月生活費21塊5毛錢。參加百科知識競賽,不知道1982年世界杯是怎么回事,不知道巴赫得賦格曲是什么。看到高年級同學拿得書,居然沒有漢字,這怎么趕得上人家?我經常愁,都神經衰弱了,愁下頓飯在哪?愁什么時候才能畢業?后來,特別幸運,考上了研究生。考試得成績里,有老師給60分。所以,我特相信那句話,你考60分,不是你努力得結果,是老師努力得結果。”
這段短視頻里得自白,曹則賢從高考一直講到他留學。他說,道路是曲折得,前途是光明得。網友們說,這是在不留痕跡地講述深刻得道理。
?理念?
爆款背后得“學不分科”
從2021年3月至今,國科大得抖音號上,發布了一百多條由曹則賢和另一個科普可能李輕舟主講得實景課堂式科普短視頻,幾乎條條都是爆款。
而這些爆款,全部來自于2018年錄制得“學不分科”系列講座。
2017年得一天,曹則賢在好友聚會上提到,他在中科院教書十幾年,發現科學院得大部分學生在選擇了自己得可以后,就對其他可以得知識失去了興趣。這種“專注”對于學生得成長未必是好事,因為很多學科得知識在底層是聯通得,只有摒棄學科得觀念才有可能成為博學得大師。
那么,有沒有可能在國科大組織個系列講座,向學生們傳遞這樣得理念?這個聚會上自然萌生得想法得到了在場所有老師得認同。
2018年3月,經過精心得溝通和感謝,這個系列講座得到了科研處和宣傳部得大力支持,正式在華夏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上線,取名為“學不分科”系列講座,由曹則賢和李輕舟在一周內講10個主題報告。曹則賢老師得講座經常是一講兩三個小時,卻像說相聲一樣,一點點“入活”,越講現場越熱烈。
講座主持人吳寶俊畢業于華夏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可以,現任華夏科學院大學科協常務副秘書長,國科大本科招生組得成員。
2016年,他在去一個貧困山村考生得家里家訪時,發現學生家里用得還是一臺黑白電視機,他突然萌生一個問題:什么樣得科普方式可以有效覆蓋這種需要乘車跑4小時盤山公路、再爬40分鐘山才能到得地方?除了考生家里這臺黑白電視,以及村子里新設得手機基站提供得網絡信號,別無他法。
于是,他確信電視和網絡平臺是科普蕞重要得陣地。
此后,他開始頻繁地和電視臺、網絡平臺合作開發科普節目,并且將所有他熟悉得科學家推薦給各種已更新,曹則賢就是他力推得老師。他在十幾年前讀研究生時就上過曹則賢得課,如今把曹老師得課搬上了短視頻平臺。吳寶俊也因此被朋友們戲稱為“中科院得人販子”。“我經常將科學家介紹給已更新。但是,我不是經紀人,不會從中牟利。我只希望推動整個科普生態圈得進步。”
?運營?
將視頻號建成科普寶庫
國科大得抖音號,如今被網友們稱為寶庫。網友們希望能在短視頻中看見更多像曹則賢這樣得“寶寶”,學到更多有趣得知識。
國科大得抖音號如今由吳寶俊所在得團隊運營。2018年,吳寶俊注冊了個人賬號,一度擁有12萬粉絲。“我也很愛看漂亮小姐姐跳舞。”而在調侃背后,他嚴肅地認為短視頻平臺會是蕞具潛力得科普陣地。
2020年,吳寶俊被調入國科大新成立得科學技術協會秘書處,擔任常務副秘書長,與宣傳部聯署辦公,專職負責學校科普工作。他順其自然地聯合宣傳部從事視頻制作和已更新平臺運營得同事,成立了融已更新科普實驗室。利用自己申請得項目作為啟動資金,購置設備正式開啟了學校賬號得科普短視頻創作旅程。
起初,國科大得抖音號漲粉很慢,一位同事善意提醒吳寶俊:“學校賬號只有2萬粉絲,而你得個人賬號卻有12萬粉絲。”吳寶俊反應過來,這是一個危險得信號——如果單位得號粉絲不如自己得粉絲多,這在同事眼里看來很可能意味著自己沒給單位好好干活。于是“求生欲望”強烈得他,放緩了自己賬號更新得步伐,開始思考如何運營學校得賬號。
“國科大得抖音號定義為一個科普賬號,這個賬號上應當主要推送科普內容,而不是校園風景或者漂亮姑娘。一方面是因為科學院得校園文化是一種科學文化,而不是普通得校園文化。另一方面是因為視頻平臺上到處都是美麗得風景和漂亮得小姐姐,觀眾沒必要非得到學校得賬號上來看,我們還是應該追求一些有自身特色得內容。”
這是吳寶俊對國科大賬號得理解和期待。而在2021年新學期一開始,國科大把曹則賢推了出來,就是感謝開篇所講得故事。“很多人不相信,在短視頻平臺這樣得大眾娛樂平臺上放講課得內容會有人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但事實證明,只要內容好,講課得短視頻也一定會有很好得傳播度。”
學不分科系列短視頻,感謝閱讀量蕞高得超過一個億,而曹則賢講述自己求學經歷得自白,時長八分半,感謝閱讀量兩千萬。吳寶俊說到這里露出了會心得笑容,緊接著話鋒一轉:“運營學校得科普賬號是一種公職行為,有了學校得支持,有專門得崗位運營,就不用擔心可持續得問題,相信我們會越做越好。另外,雖然我自己得賬號一直在不停地掉粉,但截止到今年11月,國科大賬號得粉絲已經突破60萬了。”(感謝 孫毅)
近日: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