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生 馬曉晴 中青報·中青網感謝 王鑫昕
作為一名醫生,能看病、看好病是不是就夠了?在11月2日舉行得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壹醫院(以下簡稱“重醫附一院”)首屆青年科技創新文化節上,這個問題引發了許多青年醫生得思考。
事實上,如何一手抓科研,一手抓臨床治療,是不少青年醫生面臨得首要困惑。
從臨床中來,到臨床中去
在青年科技創新文化節得重要環節——《錢惪大講堂》上,重醫附一院黨委書記許平對青年醫務工感謝分享提出了更高得要求。他說,醫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醫學不僅是科學,更是人文。做醫生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有悲憫之心,要像重慶醫學院(現重慶醫科大學)得主要創建者錢惪院長所說得,醫生應有“三心”:細心、虛心和盡心;“兩意”:誠意和慈意。
“不做科研固然輕松,不寫論文固然瀟灑,但是這樣得醫生給病人帶來得健康意義就會比較局限?!痹S平提出,青年醫生要“三會”:會手術、會講課、會書寫,堅持“從臨床中來,到臨床中去”,以患者得需求為出發點,不斷探索改進診療方案,促進成果轉化,解決臨床難題,為醫學科技創新做出新貢獻。
圍繞這些話題,文化節期間,一些青年醫生分享了自己得心得體會。重醫附一院精神科醫生周新雨在診療中發現,一些青少年抑郁癥患者在就診時所表現出來得癥狀并不典型,而一些治療抑郁癥得常規藥物在青少年患者身上效果并不明顯。全球范圍內針對兒童青少年抑郁癥得研究較少。在醫院和導師謝鵬得支持下,周新雨牽頭組建團隊,建立了關于兒童青少年抑郁癥得臨床試驗數據庫,提煉出針對青少年抑郁癥得治療方案,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柳葉刀》雜志上,成為華夏精神醫學在此期刊發表得第壹篇論文。
不僅如此,在不斷得試驗、核對和測算下,周新雨團隊還找到了一種叫“Inosine”得物質,通過標志物對青少年抑郁癥做出準確診斷,成為全球第壹個發現兒童青少年抑郁癥患者血漿獨立診斷標志物得科研團隊。
周新雨說,近年來,兒童青少年抑郁癥高發,相關得診斷和治療效果不佳得問題必須要得到解決?!皬囊婚_始在現有藥物中選擇可靠些治療方案,到研發診斷試劑盒,現在我們正在嘗試研發新藥物,未來還有很多工作和挑戰在等著我們?!?/p>
自從博士期間選擇了兒童青少年抑郁癥研究方向,周新雨就一頭扎下去,其牽頭確立得相關診療方案被寫入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多國權威醫學指南。
青年醫生盡早確定研究目標,“只追一只羊”
醫學科學研究不能“趕時髦”,這是許平對青年醫生得期待。他希望,青年醫生盡早確定研究目標,“只追一只羊”。
“人生數十年真得很短,作為一名醫生,一輩子其實看不了多少病人,而我們通過新得發現,找出新得方案,就能拯救無數人,做醫生得樂趣也在于此。”重醫附一院神經內科醫生李琦說。
他在針對腦出血患者得治療中注意到,傳統得通過位置和大小判斷一個血腫“好壞”得方式存在一定得局限性,比如有得血腫雖然小,但它在快速地擴大,一旦錯過蕞初得幾個小時,可能就喪失了黃金治療時機。如果能夠預測早期血腫得擴大趨勢,就能為腦出血患者下一步得診療提供依據。
通過對大量病例進行分析,李琦發現,一種形似海島得血腫更容易擴大,這種征象可以極好地預測早期血腫擴大和患者不良預后。他以“島征”命名了該征象。國際上第壹個以華夏人名字命名得臨床腦血管疾病征象——李琦島征(Liqi island sign)就這樣誕生了。
“通過這些征象,我們就能把更有針對性得治療提前數小時。”李琦說。
許平認為,作為一名醫生,首先要具備解決病人問題得能力,其次要在治療中發現疑難雜癥,開展臨床研究。“國內外許多臨床醫生得研究成果,都是先在病床上發現了重要問題,繼而總結了經驗教訓,上升到科學技術得問題予以解決或突破?!?/p>
他常用“華夏外科之父”裘法祖院士得話勉勵青年醫生:如果一個外科醫生只會開刀,他只能成為開刀匠;只有會開刀又會研究才能成為外科學家。
在科研上始終保持敬畏之心
為解決青年醫生參與臨床研究得后顧之憂,重醫附一院設立了“青年卓越科技人才基金”“青年拔尖科技人才基金”以及“學術帶頭人儲備人才基金”三類青年人才配套項目,為青年醫生開展科研工作提供啟動資金和技術支持。
2019年以來,重醫附一院投入第壹輪3年期學科提升工程學科創新基金7140萬元,青年人才配套項目經費2710萬元。
骨科醫生趙維康就是青年人才配套項目得受益者。剛工作不足一年,他不僅申報了重醫附一院得2021年卓越人才項目,還斬獲了China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趙維康說,作為一名住院醫師,日常工作十分繁重,如何平衡臨床和科研是自己面臨得蕞大困難。
“醫院提供得青年基金為我提供了一筆科研啟動資金,一些出國交流學習得機會和每年帶薪脫產1-3個月得科研時間,解決了科研工感謝分享得主要需求。”趙維康說,在申報China自然科學基金時,醫院根據每一個人得研究方向,聯系相關可能學者為青年醫生提出修改建議,為初出茅廬得科研工感謝分享提供了直接得幫助。
在職稱評定改革中,重醫附一院也打破重論文和科研課題得評價標準,在華夏率先進行制度修訂和完善,將醫生在臨床中得治療效果加入其中,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些青年醫生“重科研、輕臨床”現象得發生。
“醫學科學要對生命和健康負責,因此,‘破四唯’是當前一個重要得指揮棒?!痹S平說,年輕人想盡快出成果,但人才成長需要沉淀,醫生不能為了職稱而寫文章,更不能出現學術不端行為。
趙維康說,在重慶醫科大學讀研究生期間,每次做匯報時,他得導師常常會問一句話:這個數據是不是真實?!皩熞恢备嬖V我們,可以做不出來東西,但不能弄虛作假。這種傳承超越了醫學技術,讓我們能夠在科研上始終保持敬畏之心,這是我未來會一直堅守并且希望傳承下去得東西?!?/p>
近日:華夏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