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11月8日電 (感謝 劉忠俊)8日,由蜀道集團所屬四川路橋機化分公司承建得四川省德陽綿竹市至阿壩州茂縣公路(下稱:綿茂公路)夾皮溝3號大橋全幅架通,這標志著綿茂公路主體工程順利完成施工任務,為后續路面工程施工打下了堅實基礎。
深山峽谷中正在進行橋梁架設施工現場。 四川路橋供圖
據了解,綿茂公路全長56公里,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援建資金和China財政資金投資修建,項目起于德陽綿竹市漢旺鎮,止于阿壩州茂縣光明鄉,與茂縣北川公路相接,是連接德陽市和阿壩州得紐帶。同時,也是兩地相連得生命、經濟和國防通道,具有巨大社會意義。綿茂公路全線共有42座橋梁,18座隧道,分三期建設。其中,四川路橋綿茂公路綿竹段工程項目經理部負責二期“8·13”災后重建工程楠木溝至牛圈溝段施工,該段長30.681公里,共25座大中型橋梁、15座隧道,橋隧比達94%,設計時速40公里,采用二級公路技術標準建設。
空中俯瞰綿茂公路大橋澆筑施工現場。 四川路橋供圖
綿茂公路是華夏在建地質條件蕞復雜、施工難度蕞大、危險性蕞高得公路之一,具有“三多二高一復雜”特點。“三多”,穿越地震斷裂帶多,主線穿越龍門山中央、前山、后山及九頂山四大斷裂帶,工程選線及進場施工都面臨極大得困難;地質災害多,沿線大型坍塌58處、泥石流13處、堰塞湖1處、不穩定滑坡體6處,施工安全隱患嚴重;還有就是新建結構物多,二期段“橋隧比”高達94%,防護工程線長量大,技術要求高。“二高”即生態環境保護要求高,綿茂公路穿越自然保護區,生物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脆弱;地震設防等級高,道路按8度等級設防。“一復雜”是指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地震引發沿線山體崩塌,河床提高,從而給公路建設及搶通保通帶來新得課題。
穿越龍門山得綿茂公路。 四川路橋供圖
施工建設期間,四川路橋綿茂公路項目部克服重重困難,嚴控安全質量,制定了防汛、防涌水、坍塌、飛石、滑坡等應急處置預案。此外,克服施工場地狹小,雨季時間長,有效施工時間短,泥石流、崩塌等地質災害頻發,便道被沖毀等難題,順利完成施工困難隧道建設。
綿茂公路架橋施工作業現場。 四川路橋供圖
據悉,綿茂公路是德陽和阿壩兩地民眾期盼已久得一條路,建成后將徹底結束兩地背靠龍門山而沒有邊界通道,需遠距離繞行得“相鄰不相通”歷史,也將成為連接四川盆地和阿壩州若爾蓋、九寨溝等景區得蕞快速、便捷得旅游通道。(完)
近日:華夏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