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6日電 2019年的中國汽車市場,依然沒有走出寒冬。各權威機構預測顯示,2019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年度銷量負增長7%至10%,已連續兩年遭遇負增長。在汽車市場的深度調整中,企業分化趨勢加劇,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面對市場巨變茫然失措,有的擁抱變化順勢轉身。“欲治者因勢,欲成者求變,”在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汽車”)總裁陳宏良看來,在中國乘用車市場處于周期性調整的階段,企業只有因勢求變,主動轉型,練好內功,才能最終走出寒冬。
北京汽車總裁陳宏良“雙輪驅動”加速度
針對近兩年中國汽車市場出現下滑態勢及產業的調整,北京汽車早有研判,并適時應對,經受住了嚴冬考驗。在1月6日舉辦的“2020北汽集團長白山冰雪極致之旅”媒體溝通會上,陳宏良向外界公布了2019年北京汽車的生產經營狀況。
2019年,北京汽車自主品牌整車實現銷售16.7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型10.4萬輛,占比超過60%,新能源產品占比在最近3年中提升了30個百分點。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中,北京汽車實現了自主品牌穩中有進、產銷結構逐步優化的目標。
北京汽車BEIJING-X3在合資板塊經營方面,北京奔馳2019年累計銷量超過50萬輛,同比保持兩位數增長。北京奔馳首款純電車型EQC的上市,讓電動車步入了豪華時代。而經歷17年在華發展的北京現代邁過了“千萬時代”的歷史關口,在這一年實現了技術創新、產品革新和品牌煥新的同步發力。
成績的背后,是北京汽車在北汽集團“雙輪驅動”戰略引領下的篤定前行。全面新能源化與智能網聯化的雙輪驅動戰略是北京汽車應對市場變化的順勢之舉,也是解鎖北京汽車開拓未來發展空間的鑰匙。
新能源化方面,2019年3月,北京汽車持股的meta發動機與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發動機瞬態試驗臺在德國亞琛落成,意味著北京汽車在電動化領域將具備更強的高端發動機研發及電動化研發能力。4月30日,北汽動力首款新能源產品E300F減速機完成首批量產供貨,搭載新能源車型,邁出電動化轉型重要一步。
智能網聯化的探索也有新進展。北京汽車實現了L2級智能駕駛落地應用,正在開發的新車型將通過三屏聯動、AI語音交互、千人千面、車輛監測、智能駕駛和自動泊車輔助系統等將智能體驗打通。2019年10月22日,BEIJING-U7 L3自動駕駛樣車在世界智能網聯大會上展出,北京汽車研究院在L3高速自動駕駛場景上實現技術突破。
品牌產品同躍升
陳宏良將剛剛過去的2019年定義為北京汽車的轉型之年。轉型不僅是雙輪驅動戰略的提速,也是品牌建設的深化和產品時代的躍升。
2019年10月,新BEIJING品牌發布,邁出了北京汽車品牌向上的實質性動作。新BEIJING品牌將賦予產品靈魂,并深入觸及產品和服務的全價值鏈過程,涵蓋產品概念設計、工程實現、制造、品控、銷售、售后等各個環節。
新BEIJING品牌發布只是北京汽車品牌建設的起點,2020年將是推動BEIJING品牌體系建設的攻堅之年。北京汽車將建立由頂層到底端相互聯系的運營機制,實現從品牌到規劃再到研發的有效轉化,借助體驗原則,銜接兩端,從而構建從品牌、產品、技術的DNA體系,形成北京汽車獨具一格的產品特色。
事實上,北京汽車已經從著眼于駕駛操控的產品1.0時代,進階到了注重智能化體驗的產品2.0時代,并朝著融合用戶情感體驗的產品3.0時代進發。在產品1.0時代,北京汽車通過引進薩博技術,建立自主研發能力,實現了“貼地飛行”的操控之美;在產品2.0時代,又在匠心制造的基礎上,用智能化提升用戶體驗,實現全方位駕享之美。
如今,北京汽車發力產品設計,組建創意工場,通過品牌基因的提煉和造型風格的界定,凸顯產品家族化特征;革新產品研發模式,探索以用戶使用場景為導向的研發模式,實現用戶從上車到離車全過程超預期體驗,并在此基礎上開發產品的情感價值,打造有魅力的產品。
變革求新再出發
面對市場的波云詭譎,北京汽車不做市場的樂天派,而是以變求強,圍繞“品牌煥新,三力進階,改革破局”的戰略思路,堅定前行。
在新的一年,北京汽車將抓住品牌煥新的機遇,以品牌為指引,向研發、營銷端延伸和滲透,促進“品牌力、產品力、營銷力”三力進階,從全局視角,打開自主品牌向上的新局面;將根據業務模式的轉變,革新運營管理體系,打造精益高效、創造價值的業務流程體系,構建與之匹配的組織生態,深化經營者思維,聚焦市場、產品、制造三端,革新績效體系,強化業績導向。
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腳步漸近,北京汽車正全力備戰,以服務冬奧會為契機,加快實現“雙輪驅動”戰略落地,倒逼體系能力的全面提升。
BEIJING—U7操控穩健,無懼風雪中國汽車業正處于大變局、大變革之中,挑戰和機遇并存。“我們寧愿把困難想得更大一些,也絕不掉以輕心;我們寧愿把步子放慢一些,也要踏石留印。”這是陳宏良洞察行業趨勢之后的堅定態度,也是北京汽車立足市場變局之中的突圍之道。2020年,迎向凌冽的寒風,北京汽車重整行裝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