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徐雯
新浪財經訊 1月6日消息,剛才,中國奶酪制造商、妙可藍多發布公告稱,擬引入蒙牛乳業為公司及下屬全資子公司的戰略股東,以每股14元的價格向蒙牛轉讓5%的股份,轉讓總價為2.865億元。與此同時,蒙牛增資4.58億元入股其全資子公司吉林科技。
雙方的攜手并不讓人意外。事實上,從前年開始,市場便一再傳出蒙牛醞釀收購妙可藍多的消息,去年起,雙方的談判持續至今并終于敲定。
公開信息顯示,此次被蒙牛戰略投資的妙可藍多(曾用名:廣澤股份)被市場稱為“奶酪第一股”。公司總部在上海,主營業務為奶酪、液態奶等。2018年,妙可藍多推出了以奶酪棒、鱈魚奶酪等為代表的兒童系列奶酪產品,以及以手撕奶酪為代表的原制奶酪產品。去年,公司正式更名為妙可藍多。
目前,奶酪的消費市場主要是在西方,由于飲食結構的不同,我國食用奶酪人群并不算多。近年來,隨著中國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升,海外見識的增長,奶酪品類開始迎來了快速增長。
目前,包括伊利股份、蒙牛乳業、光明乳業、三元股份以及國際乳業巨頭恒天然和菲仕蘭等乳企都已在中國布局奶酪業務。
乳制品行業獨立分析師宋亮告訴新浪財經,奶酪品類,尤其是零食奶酪,這兩年增長迅猛,受到了不少家庭的喜愛,相關數據顯示,該品類年均增長大概超過25%,在部分三四線城市,鋪貨同比增速甚至超過200%。據相關的乳業研究報告表示,預計2022年,我國奶酪市場的規模有望達到150億元。
從妙可藍多近期的業績也可窺見當前奶酪市場的火熱態勢。
根據妙可藍多的財報,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26億元,同比增長24.82%;實現凈利潤1064.06萬元,同比增長148.69%;2019年1-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14億元,同比增長53%,其中奶酪業務實現營收3.41億元,同比增長113%。尤其是明星產品“奶酪棒”增速迅猛,同比增長超過400%。
不過,此前,妙可藍多曾陷入主營虧損、高管減持、營銷費用高企等質疑。
對于妙可藍多出售股份一事,宋亮指出,這幾年來,妙可藍多通過一系列運作,塑造了國內第一兒童奶酪的品牌形象。然而,從整體規模上講,妙可藍多依然算小企業。另外,目前,各家競爭對手紛紛加碼奶酪產品的布局,這給妙可藍多形成了巨大的競爭壓力。乳業巨頭蒙牛入股妙可藍多算是為其背書。
妙可藍多方面向新浪財經稱,未來,在業務層面,雙方將積極開展各類奶酪產品的開發和推廣,并進行銷售渠道共建、營銷資源共享、產能布局提升等多方面多維度的合作;在治理層面,依照蒙牛以往的合作案例,會通過董事會等方式派駐董事和財務副總監。“長遠來看,妙可藍多能夠與乳制品龍頭企業形成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在競爭激烈的國內消費品市場,無疑對其長久發展大有益處,顯著增強持續競爭力,消除競爭格局方面的市場疑慮,共同開拓極具潛力的中國奶酪市場,這一有可能是千億規模的消費市場。”
對于此次每股14元的轉讓價格,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向新浪財經表示,這個價格基本上和二級市場價格差不多,而且是股東轉讓,效果應該和當初貝因美大股東向長城資產的子公司轉讓5%的股權類似,可以為股東提供一定的資金、緩解壓力。
對于乳業巨頭蒙牛而言,為何選擇入股妙可藍多?宋亮坦言,過去,蒙牛的奶酪業務發展一直不算好,如想迅速拓展這塊業務,同時推動該業務成為整體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蒙牛必須大力布局。通過收購妙可藍多,蒙牛可以迅速在奶酪業務與伊利等拉平差距。
就在不久前,蒙牛曾任命宋繼東出任奶酪事業部總經理,他曾參與操盤了蒙牛明星品牌特侖蘇和純甄的崛起。蒙牛對奶酪業務的重視可見一斑。
對于此次入股,蒙牛品牌部門相關負責人也向新浪財經回應稱,奶酪行業是乳制品消費升級的主流方向,蒙牛看好奶酪市場的發展潛力。
“兩家公司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基于領先的生產研發能力,積極開展各類奶酪產品的開發和推廣,并進行銷售渠道共建、營銷資源共享、產能布局提升、原材料采購等多方面多維度的業務合作。未來雙方將通過優勢互補,實現合作共贏,攜手開拓中國乃至全球極具潛力的奶酪市場。”她說。
其實,這幾年來,蒙牛一直在買買買。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蒙牛先后宣布收購澳大利亞有機奶粉品牌貝拉米以及澳大利亞乳制品和飲料公司Lion - Dairy Drinks。蒙牛的消息稱,目前,蒙牛收購貝拉米的股權交割已經全部完成。
這些乳制品企業為何加速搶占全球資源?宋亮分析稱,近兩年來,除了蒙牛以外,包括伊利、光明等龍頭企業正在加快對國內外資源的整合,從而打造自己的供應鏈體系,為未來的競爭打下基礎。他預計,2020年,伊利和蒙牛實現千億營收目標的問題不大,如何實現下一個千億目標,走向全球后如何在競爭中站穩腳跟,這是伊利和蒙牛面對的重要課題,也是一系列收購行為的基礎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