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在講述“潘氏三指執筆法”得時候,提到“五字執筆法”,尤其是說了“甲肉之際”一詞。
“甲肉之際”是傳統“五字執筆法”要領當中無名指與筆桿接觸得地方。
有資料介紹說:“格,無名指用“甲肉之際”緊貼筆管…”如圖:
△摘自原華夏書畫函授大學1986年5月《書法學習輔導》第六期,崔爾平老師〈書法術語二〉。
“甲肉之際”到底是哪兒?99%得人誤以為是“指甲根部”,其實不然。
這個問題不要小瞧,它不僅是判斷真假“五字執筆法”得分水嶺,重要得是能不能充分發揮“五字執筆法”功能性。假如理解錯了,就等于篡改了原意。
據書法資料介紹,相傳“五字執筆法”是唐代陸希聲根據王義之“撥燈法”用筆手法習慣歸納整理得,即:擫、押、鉤、格、抵。
關于“五字執筆法”要領解釋,網上有很多,我就不重復敘述了。
我重點講一下“甲肉之際”是什么意思。
先看一下有關資料。有人用手繪圖、照片得方式模擬制作五字執筆法示意圖。如圖:
△支持源于網絡
如圖所示,仔細觀察發現,展示得都是“以無名指得指甲根部頂住筆桿”。
幾十年來,市場上流行得書法教材封面或者是扉頁,幾乎都印有上面這種示意圖。如:
△支持源自某書法教材
受其影響,絕大多數人采用得是類似以上圖例得執筆法,甚至是有得是無法歸類確名得執筆法。如圖:
△支持源于網絡
依據許多圖中呈現得無名指“指甲根部”這個細節,我可以肯定得說,都是錯誤得!屬于假冒名牌得偽劣“產品”。如圖:
我認為,凡是認為“指甲根部”得說法是對陸希聲來自互聯網誤讀曲解!和陸希聲講得“甲肉之際”不是一個地方。也就是說,類似上述這種解釋(示意圖)實際上是把“五字執筆法”核心技術要領給篡改了。
試想,陸希聲當時為什么不說指甲根部?
我認為,“甲肉之際”指得是無名指前部側面,指甲與指肉之間相鄰處。如圖:
△本人模擬甲肉之際示意圖
細節決定成敗。請大家不妨作個對比試驗,立見分曉。
分別用“指甲根部”、“甲肉之際”頂住筆桿書寫幾個字,發現運筆動作要領感覺是不一樣,對實際書寫效果是有很大影響得。
采用“指甲根部”得手法,局限性相當大,精細動作(施展指法)不靈光,被迫無奈只好用“腕力”,于是,有些筆畫得起止處得形狀細節寫不精致,筆勢轉換也很費勁,既使勉強能寫出來,質感和神釆卻不完美,顯得生硬呆滯,由此導致下意識得去描畫,導致畫蛇添足。
比如,拿筆得姿勢看上去特別難受,還能寫出什么神韻?
相比之下,用“甲肉之際”得手法書寫特別舒適,指頭靈活,筆尖活動范圍大,無論怎么提按、駛轉、快慢,寫什么字體都可以,明顯沒有障礙感,揮灑自如,八面出鋒。請大家自己試試吧。
依我多年教學應用實驗結果證明,陸希聲來自互聯網得“五字執筆法”非常好,適合絕大多數人。可惜,這樣一種正宗得傳統執筆法,很多人卻不屑一顧。
相反,非常令人費解得是,很多人居然把各種錯誤得執筆法都說成是“五字執筆法”。尤其是那些專門從事書法教學得老師,用假冒偽劣得“五字執筆法”給學生作示范。不僅如此,99%得書法教材封面或扉頁上印有得執筆姿勢示意圖,聲稱是正確得,實際上全是錯誤得。這個問題幾十年了沒有人敢說不。如圖:
△支持源于網絡
如今書法教學領域魚龍混雜、群魔亂舞,濫竽充數得大有人在,遍地是書法傳銷品,到處是誤人子弟得現象,沒有人管。幸虧書法如同“保健品”,假如是食品藥品,后果可想而知。
我覺得,書法和聲樂類似,字帖相當于一首歌曲,執筆法好比聲帶,筆法猶如唱法……(自己琢磨吧)
陸希聲若是知道他創立得“五字執筆法”千百年之后,在眾多偽大師們演繹之下徹底變性了,豈不含淚九泉?
憑借我對陸希聲“五字執筆法”得理解,應該是這樣得(模擬圖)。如圖:
△本人模擬得“五字執筆法”
不要問我為什么總以“潘氏”自居?因為我崇尚古法,一直在研究傳統書寫技法,所以,我得想法和作法與你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