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臺州1月6日電(記者 范宇斌 通訊員 張亞妮)舊時,富家大戶人家嫁女,發嫁妝的隊伍綿延數里,謂之“十里紅妝”。在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今年47歲的民間收藏達人李林棟,收藏“十里紅妝”物件已有20多年,他所藏物件甚廣,桶盤、衣柜、櫥柜、桌凳、木箱、果盤、拗斗、提桶、梳妝盒等,應有盡有。
圖為:朱金漆木雕 水水 攝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朱金漆木雕”是“十里紅妝”的重要組成部分,流傳于浙江寧波、臺州、紹興等地。
其中臺州朱金漆木雕歷史悠久、技藝精湛,在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獨樹一幟。
“20世紀90年代初,我在臺州發電廠上班,邊上有一個舊家具集散地,那里有許多老家具、老物件被當做古董賣到國外。”李林棟說,日本很多寺廟喜歡朱金漆木雕,他們通過寧波人、紹興人把這些東西買過去。
圖為:朱金漆木雕物件 水水 攝正因如此,李林棟逐漸了解到“十里紅妝”和朱金漆木雕這項傳統工藝。他回憶起小時候,常常看到鄰居老人用這些桶盤舊物,此時他才知道,原來這就是“十里紅妝”。
“那些舊家具,比如說床板上的花雕,雕刻得非常精致。朱金漆木雕雖然很漂亮,可惜很多本地人覺得家里用不上,就把它們低價賣了。”李林棟覺得這些東西藝術價值非常高,他常去這個舊貨廠收購,老板也愿意賣給他,因為他出的價格往往偏高一些。
圖為:朱金漆木雕果盤捧盒 水水 攝每到周末或者假期,李林棟喜歡去寧波、金華以及臨海、天臺、三門等的鄉村看看古民居、老家具。如果在外地看到產自臺州的藏品,李林棟就出較高的價格將它買回。
后來,李林棟建了一個“十里紅妝收藏群”,把這些年認識的收藏家都拉進群,定期交流自己的藏品。
隨著臺州紅妝熱的興起,各種紅妝小件成了收藏界人士爭相收藏的搶手貨,而朱金紅漆桶盤更是其中的一大熱門。
“我收藏了大量的臺州桶盤。桶盤主要是慶典祭祀的時候,當做祭盤來用,平時就拿來放瓜果。”李林棟有許多得意的藏品。他拿出一個朱紅金畫六角大捧盒向記者介紹道,“這是一個民國時期的果盤捧盒,捧盒正面是九獅圖,銅金質材,獅子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果盤周邊雕滿了菊花、蘭花等裝飾,底下六個虎腿足,非常氣派。”
圖為:朱金漆木雕物件 水水 攝“從這捧盒里可以看出臺州工匠技藝的巧妙精湛,以及傳統文化表達的那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李林棟說,古代常以獅子圖案來祝愿官運亨通、飛黃騰達、萬事如意;大獅與眾多小獅子一同嬉戲,寓意多子多福,吉祥喜慶,而九個獅子的圖案更是寓意家族興旺。菊花、蘭花則寓意品性高潔,對后代子孫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
據資料記載,臺州朱金漆木雕最早出現在東晉時期,唐宋開始廣泛應用于寺廟、宮廷等建筑,明清以后則進入民間日常生活,如日用陳設、家具裝飾,以及與人們生活關系密切的婚娶喜事器物等,其中最常見的便是“十里紅妝”。
20世紀80年代后期,由于經濟轉型、體制轉變、需求不旺等原因,臺州各地的各木雕社紛紛解散,手工藝人或轉行或凋零,朱金漆木雕這項技藝逐漸淡出民眾的視野。
“其實臺州朱金漆木雕和寧波等地的木雕,風格是不一樣的。”李林棟說,仔細觀察會發現,寧波的木雕注重場景和細節的刻畫,而臺州的木雕更注重人物形態的刻畫,內容更豐富有趣。
此外,臺州木雕對于礦物顏色的運用更豐富嫻熟。白色是貝殼、紅色是朱紅礦、藍色是靛藍、青色是青金石、綠色是孔雀石,這些礦物質構成了豐富多彩的顏色畫面。
“臺州明清朱金漆木雕如同散落在民間的藝術瑰寶。”李林棟談及,希望通過自己和臺州藏家的共同努力,讓臺州的“十里紅妝”和朱金漆木雕擁有它該有的“江湖地位”,讓更多人了解并欣賞這項傳統工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