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連續被網紅經濟刷屏了,星期六在星期六不交易,于是12月13日,從周五就提前漲停了,從此踏上了漲停不歸路,一口氣漲到了上周五。股價從7.2漲到了23.8。周圍人那個羨慕嫉妒恨啊。
網紅你為什么不來我買的股呢?
一代妖王初長成
這是星期六的成妖圖:
就有人開始找網紅概念,又翻出了欣龍控股,但看著走勢,顯然不如網紅的帶貨能力強,股價才翻倍就開始下跌了。
其實也有一些股不靠網紅,但漲的更多,比如下面這位寶鼎科技,從底部的8.6一口氣就漲到了28.4,似乎比網紅概念還要牛。
看看一代妖王東方通信這道靚麗的風景,借著5G的東風,名字中自帶網紅的東方通信一口氣從4塊漲到了42塊。
十年十倍實在太LOW,抓住了妖王,連十個月都不需要,三個月足以。
一套二十年,只待成妖才解套
然而,上漲十天,橫盤十年。這點用在東方通信身上是再貼切不過了。我們把妖王的K線圖放得更長一點,看到的是這樣一幅場景。
請注意最左邊的起始時間是1997年12月。從1997年到2018年,21年的時間東方通信才借助5G的東風成功化妖,時隔21年之后實現了股價的突破。我們不能不說,炒股的風險真是不低。
華僑城十二年的橫盤
我們不去細究星期六的上漲究竟是否合理,東方通信變妖股是否有有內在邏輯,我今天討論的也是一個長期不漲的股,還是家央企地產股。我前不久寫過一篇《為什么要買入股價12年不漲的華僑城,順便談談地產股的投資邏輯》,提到的這個曾經的明星地產公司華僑城A,自2005年之后的走勢是這樣的:
高點出現在2007年年底,那時候上證創了6000點的史上最高點。之后華僑城就以5塊為中心線震蕩了足足12年。這些年里,貴州茅臺的走勢是這樣的:
格力電器的走勢是這樣的:
如果有人持有華僑城12年,不知道心中作何感想呢。有人要說了,你買了這種垃圾股,還好意思和白馬股比!確實有很多人已經教育過我了。但我還是不死心,決心要把它比到底。
華僑城發展的也不慢呀
其實我在上一篇里已經提到過了,華僑城這幾年其實并不是沒有發展,它一直在發展。我們就拿這兩家注明的白馬公司來對比,以顯得我沒有過分吹捧華僑城:
三家公司的營業收入都太快,以至于2007年之前的收入貼近了地平線。我們來看一看兩家公司與華僑城營業收入的比的變化:
2000年時,格力電器的營業收入41倍于華僑城,茅臺也4倍于華僑城,至少從這段下降的曲線中,我們看到華僑城過去20年的成長性似乎不差呀。
這張圖其實也有問題,問題在于格力電器在2007年之前的營業收入幾十倍于華僑城,使得這張圖的右半側看不出趨勢。我們再單獨列一下2008年之后的:
看出什么沒有?萬眾矚目的兩大白馬明星,最近幾年營業收入增長與華僑城幾乎是一樣的。我們再來看一下利潤,同樣地,先放總圖,讓大家有個總的概念:
再來看一下兩家公司的利潤相對華僑城的比例:
我不知道大家看出什么沒有,你們是不是沒有找到那種自豪感?在這么平坦的走勢中,你覺得華僑城的發展速度究竟如何。
我們繼續將2008年之后的部分單獨列一下:
我們可以看到,格力電器在2008年的凈利潤大約相當于華僑城的1.4倍,到了2018年就上升到了2.5倍。而貴州茅臺2008年的凈利潤相當于華僑城的2.6倍,到了2018年相當于華僑城的3.3倍。但我們應該知道,那幾年其實是地產股一段相對艱難的時光。
如果我們將時間軸進一步拉近到最近五年,你會發現又是幾乎水平的。橫盤12年沒漲的華僑城,相對于A股最耀眼的兩顆明星,業績增長居然是相當的!
業績增長的相當并沒有換來回報的相當。我們以2008年1月初的后復權股價為參照物,看看著12年里三家公司的股價有多大的變化。
格力電器的后復權股價上漲了10.2倍。
貴州茅臺的后復權股價上漲了7.7倍。
華僑城的后復權股價下跌了17%!
股價的上漲使得格力電器和貴州茅臺成為公認的白馬股,明星股。股價的下跌也讓華僑城A成了公認的垃圾股。
兩個上天,一個入地,這是怎樣的遭遇!
從極度看好到極度看空
但我們不能僅憑股價是否上漲來判斷是否合理。華僑城12年股價不漲的背后,是其估值水平的不斷下降。2007年之前,三家公司的估值都高得沒法看,為了讓我們的圖看起來變化更顯著一點,我們就從2008年開始。先看貴州茅臺的:
貴州茅臺在過去十年的估值走了一個深V。一代酒王也有落難的時候,在2013年年底塑化劑風波的影響之下,其估值達到了上市以來的最低。當時的失魂落魄,也就可想而知了。之后隨著風波漸平,估值逐步恢復,股價也就一路高歌猛進了。
現如今,價投們談價投必提茅臺,寥寥五年時間經歷從地獄到天堂的巨變,不知道那些老茅臺粉們作何感想。
再來看看格力電器:
我們可以看到,格力電器的市盈率自2008年的大約20倍下降,到2014年的年中達到了最低的6.3倍。我當時買入要稍早,在當年的4月份。當時對于格力電器的唱空之聲仍在耳邊。我買入格力之后受到的嘲笑和今天買入華僑城受到的嘲笑一樣多。但之后格力電器幾經波折,估值最終到當前的大約15倍。相比于10年前,可以說只是略有下滑。
我們再來看一看華僑城:
我們可以看到,華僑城的估值在2009年年底時還曾達到了69倍,相比于今天風頭正勁的海天味業,怕也毫不遜色吧?大家可以想見一下當時市場的熱捧程度。之后一路下滑,到2018年年底最低達到了4.8倍。
我們總是知道,高估值意味著市場的極度樂觀,而低估值則意味著極度悲觀。從極度樂觀到極度悲觀,十年里華僑城經歷了一個完整的輪回。
我們再來看一下最近十年的。
我們可以看到,在2015年牛市最高峰時,華僑城的市盈率也一度達到了22倍。
今天華僑城的估值在5倍附近徘徊了一年,很多人可能已經習以為常,早已忘記它曾經高達百倍估值的風光無限。
招商銀行的白馬重生之路
招商銀行一直是白馬股的代表,在2007年那場牛市中,招商銀行就是白馬股的代表。為了便于我們看最近十年的走勢,我們不再去看2007年嚇人的市盈率了。
銀行在經歷2008年的熊市之后,估值水平就一直在不斷下降。到了2014年年中,招行的市盈率達到了歷史最低的4.6倍。一代白馬王此時哪里還有一點白馬的樣子?我是2013年下半年買入招商銀行的,買入之后一年它都沒怎么上漲。之后隨著牛市的到來,招商銀行的估值水平隨之提升。再之后,市場逐步認識到招商銀行的競爭優勢,其估值水平并沒有隨著牛市的退去而下滑,反而在逐步提升。
我們單獨來看一下這段歷史。
我們可以看到,在2019年之前,招商銀行的股價走勢幾乎與市盈率曲線完全重疊,這表明股價的上漲主要由估值提升引起的。而在最近一年,估值水平沒有進一步提升,但盈利增速起來了,這使得股價在高位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一代白馬王,終于重生了。在股價的不斷新高之中,招商銀行重新確立了他的白馬地位。
這一幕會發生在華僑城身上嗎?
如果我們期待這一切后續將在華僑城身上實現,會是怎樣的場景呢?
2017年之后,華僑城在估值水平不斷新低的情況下,股價卻再也跌不下去了。當前的市盈率在5倍附近,但股價卻因為盈利的支撐在逐步走高。如果有一天,市場終于再次認識到華僑城獨特的競爭優勢,價值得到挖掘,估值水平回到10倍的水平,即便未來四年盈利不再增長,也足以維持股價每年上漲40%。而根據當前我的研究,未來四年華僑城每年盈利增長15%到20%將是大概率。加上每年4%的分紅,四年四倍,年化40%應該不算是異想天開。
股市里沒有新鮮事
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就好像前面說的妖股,上漲未必說明它有多好。而下跌也未必證明市場多有效。
時間是好公司的朋友。
即便貴如茅臺,也有橫盤十年的時候。英雄也會落難的時刻,小人也有猖狂的時候。今天的華僑城,利潤還在加速增長,而估值已經低到不能再低。
你覺得它的風險在哪里
作者:豬先生666鏈接:xueqiu/3571250408/138701904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