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由華夏船級社承辦、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支持得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數字與智能”專題論壇在上海舉辦。論壇主題是“把握數字智能新機遇 賦能航運創新發展”,聚焦航運、造船、港口、海事管理等行業領域,邀請來自國內外政府機構、航運業界及產業鏈各方得近150位可能和代表,圍繞數字智能新技術給航運業帶來得機遇、挑戰以及應對措施,交流探討、分享思路、凝聚共識。論壇由華夏船級社總裁莫鑒輝主持。
各位“大咖”都說了啥
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水運局局長李天碧指出
近年來,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得關鍵力量。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同樣也對交通行業、對航運業產生了深刻影響。
經過近年來得應用探索,智慧港口建設步伐加快,建成了一批自動化碼頭,引領全球港口智能化發展;智能航運、智慧航道、智能檢測等穩步推進,北斗、區塊鏈等技術行業應用形成生動示范效應,特別是港航單證電子化等數字技術應用,有力支撐了疫情下國際物流供應鏈穩定暢通,為華夏數字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未來交通運輸部將繼續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得戰略部署,以《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和《China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為統領,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深入推進航運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促進航運業高質量發展。
上海市副市長張為指出
近年來大數據、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快速興起,世界進入了智能化發展新階段。在新技術得驅動下,航運產業面臨著數字化轉型升級。整個行業呈現出生產方式自動化,產業組織平臺化,技術創新開放化等特征,同時數字化、智能化得商業模式和經營理念也在驅動著相關行業得規格和管理模式。
世界各國業界也在一直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并推動航運業得智能化與數字化主題。上海市多年來一直重視數字化、智能化。面向未來,上海市將在推動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由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邁進得新征程上奮斗,著力加快航運領域制度、功能、技術和商業模式得數字化轉型、智能升級和融合創新。
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
國際海事組織親善大使徐祖遠
在題為“堅持創新驅動 增強發展動能”得
主旨演講中,
就數字與智能如何促進航運發展
談了六點建議
增強產業政策合力,培育持續向好得航運生態發展環境;完善配套法律法規,保障智能航運規范有序發展;加快行業數據標準化建設,推進航運智能化轉型升級;強化行業頭部企業得引領作用,聚智攻堅開辟創新局面;進一步發揮華夏船級社作用,深度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加大復合型人才培養力度,賦能航運強國建設。
下半程得圓桌會議由波羅得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 亞洲區總經理莊煒主持,邀請了華夏遠洋海運集團科信部總經理劉一凡、華夏船舶集團科技部副主任林憲東、華夏移動(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剛、華夏船級社上海規范研究所機電與智能技術研究部主任孫武、瓦錫蘭集團市場創新總經理薛良玉等五位可能,就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得深度應用、自動駕駛船舶、船舶數字與智能化和智能制造得前景、“新基建”得戰略規劃等問題交流了各自領域得現狀及對未來得預測。
《全球港航信息化發展報告
(2021版)》出爐
在此次數字與智能可以論壇上,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發布了《全球港航信息化發展報告(2021版)》(簡稱《報告》),該報告對全球港口、航運、港航公共服務以及科技創新領域得發展狀況進行了系統梳理,揭示了港航信息化熱點、趨勢以及港航業信息科技成熟度曲線。
《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港航信息化市場規模達到2976.99億元人民幣,創下新高,同比增長20.18%,并預測2021年全年將漲至3505.64億元,2022年有望突破4000億元。《報告》認為未來一年數字科技對港航業得影響將集中在:自動化改造方案日趨成熟、流程自動化(RPA)應用加速、智能算法賦能經營、業務線上化提速、數據安全治理進化等方面。
感謝:張靈芝
部分支持:王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