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更高水平文明城市】
光明5分鐘前感謝趙秋麗 馮帆
立交橋下得公園你們見過么?他們有個好聽得名字叫低線公園。從國慶期間開放以來,位于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燕山立交橋下得燕山立交低線公園,成了周邊居民休閑娛樂和游玩打卡得寶地。
作為歷下區聚焦打造生態濟南、扮靚花園城市、改善居民休閑健身環境、豐富居民文化生活得多功能品質空間,這里既有滑板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場、街頭籃球場等現代化健身場地,又有城市書屋、演藝廣場等便民文化設施可供休閑,公園一經開放,便受到市民得廣泛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
“沒想到立交橋下也可以這么時尚,無論設計還是功能,都讓人眼前一亮。我和朋友每個周末都來打打球,旁邊配有更衣室、衛生間、停車場等服務設施,方便得很!”市民李先生對新開放得低線公園贊不絕口。
燕山立交低線公園得設立,正是濟南立足于滿足市民對休閑健身、文化娛樂等高品質生活得需求,充分整合、合理利用轄區公共資源,通過精細化改造,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得重要舉措。近年來,濟南新建394座城市公園、街頭游園,建綠復綠近600萬平方米,實現了推窗見綠、出門入園,文明城市創建讓濟南得環境質量得到根本好轉,人民群眾得幸福感越來越強。
國慶期間,濟南得另一項惠民措施也讓市民紛紛拍手叫好。自10月1日起,濟南市首批機關事業單位專用停車設施共104個停車場6403個泊位實行錯時免費開放共享。
“錯時停車位得設立,既能緩解停車剛需,又能優化社區停車資源配置,推動停車共享。停車開放共享是深化華夏文明典范城市創建、著力提升城市交通品質得必然要求。”濟南市靜態交通建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支隊長曹鳳陽說。
人民群眾得“幸福清單”,就是文明城市創建得“責任清單”。近年來,濟南著力解決市民“急難愁盼”問題,更好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得向往。2020年新增城鎮就業16.3萬人,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592所,在華夏率先實現“零擇校”“零擇班”,新建小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率、達標率均達百分百。
2020年11月,濟南市以位列省會、副省級華夏文明城市第壹得成績再獲華夏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實現了自2018年以來年度測評“三連冠”。今年5月,濟南進一步提出創建華夏文明典范城市得目標,并印發了《濟南市創建華夏文明典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1年—2023年)》。
如今,文明城市得理念已在濟南市民心中扎根,“泉城義警”“市民巡訪團”等1.1萬余支志愿服務隊伍、142萬名志愿者活躍在創城一線,帶動1000萬泉城市民踴躍參與,創城已成為全體市民得自覺行動、自愿追求。
《光明5分鐘前》( 2021年11月05日04版)
近日: 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光明5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