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感謝 李愿 北京報道 11月3日,第十六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在北京成功舉辦。本屆金融年會以“擁抱可持續 重構新金融”為主題,吸引了眾多監管機構代表、權威可能、金融機構高層、實業企業家等財經人士共聚一堂,深度探討了華夏金融業在追求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如何實現金融可持續得探索和實踐。
在當日上午得圓桌對話環節,農業銀行鄉村振興金融部副總經理孫立剛、建信信托副總裁周志寰、平安理財副總經理付強、聯美集團副總裁徐衛暉四位嘉賓圍繞“金融如何可持續”得話題進行了深入得討論。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擔任主持人。
可持續金融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得需要而產生得,不僅需要把經濟因素考慮在內,還要把社會、文化、生態等因素都納入到金融業經營管理中來。
孫立剛結合農業銀行實踐,分享了他對實現“三農”金融服務可持續發展得看法。孫立剛表示,長期以來,商業性金融服務“三農”存在農業天然弱質、“三農”主體小而分散、鄉村差異化程度高、“三農”主體金融承載力不足等“四大難題”。隨后,就近年來農業銀行重點圍繞“定位”“創新”“統籌”“合作”“科技”5個關鍵詞,探索形成大型商業銀行可持續服務“三農”得新路子進行了詳細深入得介紹。
周志寰表示,可持續金融,金融業特別是信托行業,需要對業務方向、業務模式、組織架構和激勵機制等四大方面進行動態調整,來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調整業務方向,即從原來得地產項目、政信項目為主向China得主戰場進軍,去做更多政策支持得事情;調整業務模式,即從募投管退等各方面進行調整,用基金化、標準化得產品去滿足融資客戶及委托人得需求;調整組織架構,即從原來得綜合化經營模式向可以化經營模式轉變;調整激勵機制,即金融機構千萬不要搞過度得激勵,同時如何配套考核激勵約束機制也是一個需要面對得話題。
付強指出,銀行理財更靠近客戶,客戶需要相對穩定得回報,銀行理財要在可持續得角度,為客戶提供財富管理得解決方案,這是銀行理財與可持續金融間得緊密聯系。在理財子財富管理得定位下,要如何做可持續金融?付強認為,當前銀行理財在關鍵性業務和投資方方面面都在進行轉型,且轉型正處在關鍵時期,如何辨識未來得業務方向和賽道,銀行理財從財富管理得主體定位上來看,主要是為客戶提供共同富裕得解決方案。
徐衛暉從產業角度分享了可持續金融得實踐路徑、發展現狀和未來面臨得機遇與挑戰,并就雙碳目標指引下,可持續得產業投資應該如何做好差異化投資策略等議題發表了自己得觀點。徐衛暉認為,未來30年,可持續金融得結構性機遇巨大。從需求側看,落實碳中和意味著政府將出臺一系列力度更大、覆蓋范圍更廣得低碳項目產業扶持政策與措施。從供給側看,預期中得綠色金融政策包括綠色銀行考核機制、風險權重調整、綠色項目擔保和貼息等,這些都將提升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務得收益率,從而激勵這些機構提供更多得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
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由南方財經全已更新集團指導,《21世紀經濟報道》、21財經APP主辦,到今年已經走過十六個年頭。作為數字化智庫型財經已更新得領跑者,21世紀經濟報道一直堅持新聞創造價值得理念,持續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記錄華夏,乃至全球金融市場得發展,通過每年舉辦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廣邀金融業精英,共同探討和展望金融業得變革趨勢。
會議期間,年會還先后發布了《華夏金融業發展趨勢報告(2021)》《2021首席氣候官·碳中和先鋒企業競爭力報告》等多份重磅報告。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