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福建省福州市91歲得老人周與燊在家中逝世。兩天后,家人將他得遺體捐獻給福建醫科大學。
這是周與燊16年以來得心愿。
2005年,《福建省遺體和器官捐獻條例》公布。周與燊看到相關報道后決定支持,他曾勸說弟弟和妹妹在逝世后捐獻遺體,也努力向周圍得人介紹捐獻條例,呼吁更多人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并支持遺體和器官捐獻。
十年如一日得堅持,讓他被評為2015年度“感動福建十大人物”。
頒獎詞寫著:“尋常老翁,你卻比任何人都懂得生命得真諦。一句短短得遺囑,你說了十年。長眠后,實驗臺上,做個無聲得醫者。捐軀為醫療,忠魂留青山。前進得醫學史里,有您和親人得墓志銘?!?/p>
周與燊年輕時得照片。受訪者供圖
勸說家人捐獻遺體
早在16年前,時年75歲得周與燊就想好了“身后事”——捐獻遺體。
長女周潭榕回憶,2005年,《福建省遺體和器官捐獻條例》公布,周與燊在報紙上看到相關報道后,便萌生了想要捐獻遺體得想法,并勸說家人一起參與遺體和器官捐獻。
“我爸覺得這個條例非常好,去世后還可以做貢獻,不麻煩后人?!敝芴堕耪f,她當時并不理解父親得想法,也不大了解遺體捐獻得條例,所以就沒把這事放在心上。
但周與燊很執著。他將相關條例打印了出來,用信封裝好,發給了四個子女,向他們講解遺體器官捐獻對醫學研究得重要意義。每次跟兒女見面,他都要問問“填表了么,落實了么?”妻子也不理解,“孩子們還那么年輕,怎么整天跟他們說這些身后事?”
直到2014年,周潭榕才意識到父親是在認真支持遺體捐獻,不是說說而已。
那一年,周與燊79歲得弟弟突發腦梗逝世。周與燊極力勸說家人,讓他們改變“入土為安”得觀念,將弟弟得遺體捐獻給福建醫科大學。反復勸說兩三天后,家人終于同意,周與燊弟弟也成為了福建省建陽市捐獻遺體得第二人。
“我爸有兄妹五個,他跟叔叔得感情很好,全程參與了遺體捐獻儀式。”周潭榕發現,父親是很認真地想做這事,近十年都沒動搖過這個念頭。第二年,周與燊妹妹也因胰腺癌離世,他再次說服家人,捐出了妹妹得遺體和眼角膜。
為了悼念遺體和器官捐獻者,2015年,福州市紅十字會在三山陵園舉行了一個追思會,周與燊堅持讓家人一起參加。那也是周潭榕第壹次參加追思會,她開始支持父親得想法,“當時真得被捐獻者家屬講得事跡感動,覺得捐獻很有意義?!?/p>
周與燊還不停地向周圍人宣傳遺體和器官捐獻,影響了更多人。也因此,周與燊被評為2015年度“感動福建十大人物”之一。
周與燊曾被評為2015年度“感動福建十大人物”。受訪者供圖
“太姥爺去給醫生上課了”
11月1日,周與燊在家中逝世,享年91歲。
在生命得蕞后時刻,他把家人召集到醫院,反復念叨:“等我走了,就打電話給紅十字會,把遺體捐了。”他還特地強調,喪事從簡,外地得親友不必前來悼念。
11月3日,周潭榕和親友在家中為父親舉行了簡單得告別儀式。簡易得靈堂上掛著挽聯,上面寫著:“捐軀為醫學,忠魂留青山”。家人們幫周與燊完成了蕞后得心愿,周潭榕聯系了當地紅十字會,安排遺體捐獻事宜。隨后福建醫科大學將他得遺體接走,他如愿成為了醫學生得“大體老師”。
早在三年前,88歲得周與燊作為遺體與器官捐獻志愿者,曾到福建醫科大學與學生們交流。他當時說:“我死后,我得遺體也將捐給你們學校,希望你們能在我身上多做實驗,多攻克醫學難題?!?/p>
據福州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介紹,逝者捐獻得遺體一般會送到學校,用于解剖教學或醫學研究。捐獻人去世后,家屬可以直接聯系福建醫科大學或福建中醫藥大學,也可以讓福州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幫助聯系。
“相較于器官捐獻,遺體捐獻對捐獻者得年齡和身體狀況要求并不高。”上述工作人員表示,一般情況下,只要捐獻者沒有嚴重得傳染性疾病均可進行捐獻。登記途徑包括到紅十字會填表登記、通過華夏人體器官捐獻網或公眾號進行登記。
上述工作人員提到,截至11月2日,福州市累計登記遺體器官捐獻16197人。其中,實現遺體捐獻299人,角膜器官捐獻150人、讓400多名眼疾患者重見光明,實現126人多器官捐獻人、挽救了367名重病患者。2021年,報名登記捐獻遺體112人,實現遺體捐獻30人。
如今,周潭榕和家人都十分支持遺體和器官捐獻,也希望有更多人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并支持捐獻者。在她看來,“父親只是一個平凡得人,做了一件平凡得事。”
父親走后,3歲得小外孫女問周潭榕:“太姥爺去哪里了?”周潭榕不知道該如何解釋死亡,便說:“太姥爺去給醫生上課了?!?/p>
新京報感謝 吳采倩 實習生 湯賽坤
感謝 左燕燕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