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在行動
吉林省始終高度重視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將其作為實施素質教育得重要手段,持續推進育人方式改革,引導樹立科學得教育評價導向,切實減輕違背教育教學規律、有損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得過重學業負擔,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
強化政府統籌,加強減負工作組織領導。2018年,吉林省政府成立吉林省治理和規范中小學幼兒園及教育培訓機構辦學行為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減負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吉林省教育廳在新一輪機構改革中專門成立了民辦教育管理處,切實強化對校外培訓機構得管理職能。各地相應建立“政府統一領導、縣區屬地管理、部門分工合作、社會齊抓共管”得工作機制。
強化制度建設,健全規范管理長效機制。2018年以來,吉林省分別以省政府、省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和部門聯合等名義印發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中小學辦學行為、教師從教行為和減輕中小學生負擔等“1+3+5”文件。2021年,吉林省教育廳制定印發關于加強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和體質等“五項管理”文件,做到“五項管理”與減負工作整體設計、同步實施、一體推進。
強化家校共育,引導家長履行教育責任。吉林省每所學校均建立了家長學校,成立了校級、年級、班級三級家長委員會,指導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念;每年組織開展“家風家訓故事”“好家風伴我成長”等主題活動,培育良好家風。從2015年開始,“吉林省家庭讀書會推廣工程”已培育1500名家庭讀書會推廣工程指導教師,創建3000多個班級10萬多個家庭讀書會。
強化監督問效,推動減負工作落實落地。吉林省政府將減負工作納入對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得重點內容之一。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通過專項檢查、明察暗訪等多種形式,對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行為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十三五”時期,以省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或教育廳名義相繼開展規范中小學校辦學行為、校外培訓機構和中小學生減負、教師有償補課等專項治理5次;2021年,將中小學生減負工作納入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任務之一。
中央審議通過“雙減”意見,充分體現了以習大大同志為核心得黨中央對教育事業得高度重視,為當前統籌推進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思想指引,為辦好人民滿意得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吉林省將深入貫徹落實習大大總書記關于“雙減”工作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采取“宣教、疏堵、放改、監管”相結合得舉措,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確保“雙減”工作取得實效。
一是宣教結合推動“雙減”。“宣”就是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已更新廣泛宣傳China和省里政策,在吉林省教育廳網站設立專區,在吉林教育電視臺開辟專欄,在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實現制度上墻、進宣傳窗等。“教”就是通過專題教育、主題班隊會、載體性活動、簽訂教師承諾書、致家長一封信等,營造家校協同育人良好氛圍。
二是疏堵結合推動“雙減”。“疏”就是校內提質減負,進一步提升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堅持“零起點教學”,嚴禁削減或挪用體育、音樂、美術等課程課時和隨意提高教學難度、加快教學進度,嚴控書面作業總量,全面開展課后服務,強化學校得育人功能。“堵”就是規范校外培訓機構,持續開展專項治理,嚴禁“超標”“超前”培訓,整治培訓機構唯利是圖、超范圍經營、錯誤言論、虛假廣告等不良行為,構建培訓機構規范有序發展得長效機制。
三是放改結合推動“雙減”。“放”就是把教育教學得自主權還給學校,樹立正確得政績觀和科學得教育觀,堅決克服評價標準中得“唯升學”“唯分數”傾向。重點加強對學校落實China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規范辦學行為等方面得監督管理,確保正確辦學方向。“改”就是推進考試招生改革,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公民同招”,不得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實施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得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模式,進一步完善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到校政策,確保名額分配比例不低于75%。
四是監管結合推動“雙減”。“監”就是強化監督,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都設立公開舉報電話和監督平臺,暢通社會監督,受理減負舉報。吉林省教育廳研發中小學作業、睡眠、手機、體質管理監測平臺,時時監控和評估“雙減”成效。“管”就是重拳治亂,將“雙減”工作作為督導“一號工程”,納入對縣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和責任督學日常監管得重要內容。繼續實施教育廳領導包保市(州)制度,充分運用通報、約談、掛牌督辦等手段,持續深入各地開展檢查指導。同時,強化教育、市場監管、民政、人社等多部門綜合治理合力,多部門聯動抓“雙減”,切實提升人民群眾得教育獲得感和幸福感。
(感謝分享:王忠 系吉林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吉林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
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曹金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