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色
朱,字形從木,本以為一種紅心木得名稱,《山海經·西荒經》曰:“蓋山之國有樹,赤皮,名朱木。又朱赤,深纁也。”纁屬一種紅色。朱亦代表一種色澤接近赤色得顏色,因西晉思想家、文學家傅玄(二一七—二七八)曾說過:“近朱者赤”(《太子少傅箴》),即古人視朱與赤是兩種色彩靠近得紅色;朱色亦納入傳統五色觀得赤色系列中,屬五正色之一,寄位于南方,屬火,代表光明向陽之色;又將羽毛通紅得朱雀(火鳥,即鳳凰)列為鎮守南方得四靈之一。
華夏初民又相信紅色代表長生得顏色,故古代習慣以朱漆得棺槨土葬死者及親人;而祭器中亦以朱色為主:“墨染其外,而朱畫其內”(《韓非子·十過》)朱色在古時也代表尊貴得色彩。華夏自西元前十一世紀得周朝開始,即利用不同得頭冠、服飾及衣色來定位名稱、別尊卑,以鞏固社會等級及穩定政治。“朱衣冠,執朱弓,挾朱矢”(《墨子·明鬼下》)是古代帝皇得專用裝扮色。在建筑用色中,據晉代葛洪著得《西京雜記》中記載,漢朝成帝劉驁(在位時間:西元前三二—前七)得皇后趙宜主(即名舞姬趙飛燕),與妹妹所居住得寢宮即以朱紅色為主,黃金色為輔,極其精致華麗。而朱門即紅色大門,是指王宮貴胄得豪宅正門都漆上紅色,以示顯赫得地位。
服色中朱錦是宋代兒童得常用可愛服色;又朱紅色衣衫象征女性得青春之美。朱色亦寓意大吉大利,在南宋文人咸淳得《臨安志》中,寫海神媽祖(林默娘,九六零—九八八)每次出海飛翔救溺,都身穿朱衣以表示吉祥。
此外,明朝因開國皇帝姓朱(元璋),故以朱為正色。又明末清初人姑蘇才子金圣嘆(一六零八—一六六一),因對清人統治華夏表示不滿而畫墨牡丹,并題字:“奪朱非正色,異族也稱王”,結果以文字獄遭殺身之禍;文句中得異族指滿人,意思是說朱明為滿洲人所奪,畫牡丹舍朱色而用黑色,即非正色,暗諷異族何能代表中華正統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