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豐臺區南苑街道紅房子社區得25戶獨居老人免費用上了可自動報警得智能水表。如果12小時內水表得讀數低于1升,信息會反饋給街道居委會,就會有專人上門來探視。
不僅僅是智能水表,感謝在調查時發現,智能床墊、智能燈光感應器,甚至智能化一鍵報警儀,這些小得設施都能捕捉獨居老人日常活動得信息。一旦發現異常,后臺工作人員就會及時聯系社區、老人家人,為獨居老人、失能老人提供安全保障。
智能水表
監控用水量 可自動“報警”
“這個水表真得好,直接有數字顯示用水量,字還挺大。”在飛騰家園小區8號樓家中,李奶奶掀開了智能遠傳水表得蓋子,液晶屏上得數字清晰明顯,“就跟家里多了一個小機器人一樣,不光能給我們報數,還能幫我們老兩口報警。”
李奶奶所說得“報警”,也是這個智能水表得功能之一。自來水集團在安裝前就設定好,每天得4時至16時,如果用戶得用水量累計低于1升,自來水集團將與社區工作人員聯系,發送預警信息。
“安裝水表得時候,自來水集團也留下了老人家屬得電話,但是家人通常不住在同一個社區,所以這個預警信息通常會第壹時間先發給我們。” 豐臺區紅房子社區福利委員周光會介紹,社區里二十多戶獨居老人家中得智能水表都有這個功能。這些老人家中一旦用水量少于預警線,后臺工作人員都會及時聯系社區,“工作時間,就會直接打社區得工作電話,非工作時間,他們也都有我以及這個項目其他負責人得手機和感謝閱讀,會直接打給我們,這樣我們就會趕緊上門了解情況。”
為什么會把社區工作人員而不是老人子女作為第壹聯系人?“如果是工作時間接到預警電話,社區工作人員通常5分鐘之內就可以入戶,即便在非工作時間,也基本能在十分鐘之內趕到。”周光會回憶,智能水表安裝半個多月后,就啟動過一次預警——老人家中一直沒有用水,自來水集團得后臺監測人員趕緊聯系了社區工作人員,工作人員上門還發現大門緊鎖,詢問鄰居后又聯系到老人得兒子,才確認到老人一早外出就醫。一場虛驚之后,老人得子女還專門向自來水集團和社區致謝,“有這個太方便了,以后老人自己住,我們也能更放心了。”
“對我們空巢老人特別有利,多一重安全保障啊。萬一有個啥事兒,自來水集團得人給咱24小時盯著,社區得小周她們隨時都能過來探視,我們這心里就特別踏實了。” 居民張爺爺對水表非常滿意,他還專門把之前得水費單子保留下來,“以后就見不著了,都成歷史了,還是留個紀念。”
智能床墊
實時查心率 睡覺能“體檢”
“李叔叔得血壓突然有兩次特別高,是什么情況?是不是您當時給他翻身了?”5月7日上午,北科養老得照護管理師李云鵬趕到了萬明園社區得李先生家中,進行上門服務。在給李先生測量血壓得時候,李云鵬調出了手機里得檔案資料,詢問李先生得愛人李女士。
李云鵬得手機小程序里,可以查看李先生得血壓、心率、呼吸得數字,還有一個周甚至一個月得變化曲線。這些數據,是放在李先生床上得一個智能床墊和血壓計收集到得。這個床墊布滿了傳感器,可以放在床單、被褥底下,只要老人躺在上面,傳感器就會分析呼吸和心率數據,通過一個手掌心大小得網關,實時傳送到北科養老得后臺,并且發送到照護管理師和家屬得手機客戶端里。經過一段時間得數據積累,后臺會分析出老人呼吸和心率得健康范圍,一旦發現數據不在老人得健康范圍之內,就會彈出預警界面,提醒照看者留意查看。
“這些信息能夠幫助我們和家屬,評判一下老人得身體健康情況是否有病變。”李云鵬說,這些數據和分析曲線,還能提醒他一段時期重點照看對象以及每個照看對象可能會出現什么問題,“我們每個人需要照管40多個老人,每天都會有上門服務,所以不可能每天多次查看數據,有這些分析,對我們幫助很大。比如,今天上門得這位老人,蕞近可能痰多,我就需要給照看人介紹一下這方面得照護知識和辦法。”
“自從有了這個,我輕松了好多。”李女士告訴感謝,五年前,李先生發生意外后,因為需要監測各種指標曾經長期住院,“身上到處都是管子,我給他翻身都困難。”自從有了這個智能床墊,他們很快出院回家,這一年多來她感覺輕松了很多。“呼吸、心率、血壓這些關鍵指標得數據,從手機上就能看到了。還不用插任何管子,我照看起來也方便多了。”
一鍵“報警”
24小時監控 受老人青睞
在這套智能養老終端設備中,還可以測算老人血糖數據,尿濕感應墊還能檢測到臥床老人是否尿床。一旦發現尿濕,網關會在第壹時間發出蜂鳴聲,提醒照護者更換床單,也能給家屬和照護管理師得手機里發送檢測到尿濕得信息。
北科養老還推出了智能燈感應器,同樣也受到了不少獨居老人和子女得歡迎。這個感應器就安裝在家中電燈得旁邊,感應孔直接對著燈,可以記錄家里吸頂燈得開關時間及規律,也同樣通過網關傳輸數據。數據積累到一定數量,后臺就可以建模,北科養老得一位工作人員介紹,“一旦發現異常,也可以在小程序中發送提醒預警,這樣即便不是天天回家,子女也能知道父母是否發生意外,從而第壹時間做出反應。”
更受老人歡迎得就是緊急呼叫器,這個呼叫器通常放在老人床頭,或隨時能夠得到得地方,還可以直接掛在身上。只要老人一摁按鈕,就可以同時呼叫到緊急聯系人和照護管理師,“手機感謝閱讀端里會有彈窗,而且手機也會馬上有電話打進來,就是后臺服務端口直接撥打得,通常就是播放語音提醒,哪個緊急呼叫器被按響,必須馬上查看。”
李云鵬說,每個照護管理師負責照護得老人數量雖然多,但通常都在騎電動車10分鐘得路程范圍之內,所以基本可以保證盡快到達。同時后臺留有得緊急聯系人多數都是老人得子女或就近照顧者,在收到電話提醒得時候,通常也都會互相確認,“好多次都是被家里得小孩兒無意中觸發得,但也證明了我們這個緊急呼叫器確實好用,每次只要被摁下來,我們都會收到電話。家屬都覺得很放心。”
期待
智能背后還需要人工支持
雖然覺得智能床墊已經很先進,但李女士也有自己得期待,“跟醫院得監測儀器相比,少了血氧含量,如果能把這個指標加進去就更好了。”此外,雖然能監測到心率和呼吸,但一旦發現異常,按照現有得程序,還不能夠及時電話預警,“照看人也不能實時查看手機里得數據,尤其到了后半夜、凌晨得時候,如果能依靠大量采集得數據,建立一個精細得模型,一旦發現異常,類似一鍵報警那樣,從后臺直接打電話給用戶就更好了。”
智能水表雖然提升了各項功能,讓老人能看到數字,多提供了一重保障,但也有一個待解決問題——交費。
“以前我們家得水費,都是直接交給查表員,因為我們年紀大了,查表員可以代收。現在查表員不用上門了,我們不知道去哪兒交水費。”張爺爺說,雖然社區工作人員周光會答應每月用手機幫他們代交,但是他們還是希望能給老人留出一個自己繳費得渠道,“盡量不給別人添麻煩。”
近日 北京5分鐘前客戶端 | 感謝 周明杰 美編 宋溪
感謝:王雯淼
流程感謝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