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感謝 戴軒)有俗語稱“病痛纏身”,疼痛往往被視作疾病得一種伴隨癥狀,其實根據可以標準,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種疾病,應該進行可以治療。華夏疼痛診療研究中心主任樊碧發介紹,華夏慢性疼痛患者超過3億人,公眾對于疼痛疾病得知曉率僅有14.3%,就診率低,且各地學科發展不均。
今天(10月18日)下午,中日友好醫院舉行感謝會,來自疼痛科、心臟科、骨科、護理科得多位可能就熱點問題進行介紹。
華夏疼痛診療研究中心主任、中日友好醫院疼痛科主任樊碧發介紹,華夏慢性疼痛患者超過3億人,但公眾對“疼痛”得認知存在誤區,就診率也明顯不足。目前,公眾對于疼痛疾病得知曉率僅有14.3%,慢性疼痛患者得就診率不足60%。
他說,“痛”往往和疾病聯系在一起,大多被視為伴隨疾病產生得一種癥狀,不被專門對待,在華夏,不少患者更有忍痛得習慣。其實,急性疼痛雖屬于癥狀,可隨疾病好轉后消失,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種疾病,需要可以治療。
數據顯示,慢性疼痛在國外得發病率為8.7%~42%,女性高于男性。華夏得慢性疼痛患者超過3億人,且每年以2000萬得速度增長。疼痛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腫瘤之后得第三大健康問題,嚴重影響人們得健康和生活質量。
按照《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ICD-11)》得劃定,有7種疼痛應該前往疼痛科就診。包括慢性原發性疼痛、慢性癌痛、慢行手術后和創傷后疼痛、慢性神經病理性疼痛、慢性頭痛和口面部疼痛、慢性內臟疼痛、慢行肌肉骨骼疼痛。其中。慢性原發性疼痛為持續或反復發作超過3個月,排除其他慢行疼痛性疾病。常見得偏頭痛、頑固性腹痛、腰腿痛、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患者均可前往醫院就診。
除了忽視疼痛,常見得誤區還包括懼怕藥物副作用而拒絕用藥、希望疼痛可以根除等。他表示,忍痛得傷害遠大于正確用藥。而慢性疼痛類似于高血壓、糖尿病,不能指望根除,而是在可以醫生得幫助下進行控制管理,以現有得醫學水平,八九成得疼痛都能得到較好得控制。
不過,疼痛學科作為“年輕”學科,目前華夏各地發展程度不均。
“疼痛患者得基數龐大,有人得地方就應該有疼痛科,但目前學科發展比較短暫,人才遠遠不夠?!狈贪l表示。
感謝從中日友好醫院了解到,今年,疼痛學科首次參與了China醫療質量數據調查,有了國內疼痛科得分布結構、病種覆蓋情況、單病種過程及結果等指標。
根據抽查,在國內6000家醫療機構中,設有疼痛可以得醫院比例僅占37.60%。可以看出,與龐大得慢性疼痛患者人群相比,目前華夏疼痛學科得服務能力嚴重不足,在二級、民營及中醫醫院類醫療機構中顯得尤為明顯。同時,在從事疼痛診療得醫生團隊中,可以為“疼痛醫學”得中高級職稱醫生占比約為38%,反映出疼痛科醫生可以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新京報感謝 戴軒
見習感謝 劉茜賢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