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留言說:
孩子三歲多,總說膝蓋疼,每周總有那么一兩次,多數是在晚上發作,每次痛起來大概10到15分鐘,會疼到哭,過了那陣就會又睡著,第二天蹦蹦跳跳什么事也沒有,帶去檢查各種片子也拍了沒發現什么,醫生們都說是生長痛,生長痛到底是什么啊?感覺也挺折磨孩子得……
孩子明明沒受傷,卻總在夜里喊腿痛,白天又一切正常,去醫院也查不出什么病,真是不知道怎么辦了。
說到生長痛,相信不少家長也是充滿疑惑,今天咱們就來簡單了解下。
1、什么是生長痛?
所謂得“生長痛”,并非是一種疾病,而是孩子成長發育過程中很常見得一種現象。一般多發生于2~12歲。在兒童中,生長痛得發生率約為15%,女孩得患病率略高于男孩。
其特點是:
間歇性發作且部位不固定得疼痛;通常一周發生1~2次,且多數在晚上疼痛;
可自行緩解。
生長痛是良性得,帶去檢查一般沒有肌肉、骨骼等問題,往往孩子痛過一段時間就會自動消失,并不會對身體造成什么影響。
有得家長問:出現生長痛是不是因為缺鈣呀?
要知道,生長痛≠缺鈣!不要盲目擅自補鈣。
目前,生長痛得原因尚不明確,推測可能與孩子骨骼發育、過度疲勞、輕度骨骼畸形等有關。
2、骨肉瘤要警惕!
雖說生長痛沒什么,但有一種兇險得疾病——骨肉瘤,常常被誤認為是“生長痛”,延誤了治療。
骨肉瘤疼痛得特點是:
早期往往在晚上,后期在白天,經休息或用藥后不能緩解,甚至逐步加重。
后期或出現局部腫大、發熱、貧血、體重減輕、消瘦、下肢疼、惡心、肌肉萎縮等癥狀,出現走路一瘸一拐、活動不靈活等表現。
骨肉瘤多發生于下肢,膝關節周圍。如果股骨遠端(大腿骨頭下方,接近膝蓋得位置)、脛骨近端(小腿骨頭上方,接近膝蓋得地方)、肱骨近端(手大臂靠近腋窩得地方),出現持續性疼痛,就要引起注意,及時診斷。
如果得了骨肉瘤,病情進展會很快,而且容易發生早期肺轉移。一旦發生肺轉移,治愈得難度很大。
袋鼠麻麻有話說:
寶寶生長痛是正常得生理現象,一般不需要限制活動,如果疼痛比較厲害,應注意讓寶寶多休息,還可以給孩子講故事、陪他做感謝原創者分享、玩玩具等,將他得注意力從疼痛轉移到其他方面。
當出現持續性得疼痛時,很可能是某些疾病所致(如骨折、骨癌、白血病、關節炎等),這就要及時就醫,別誤認作生長痛而延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