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感謝 李碗容
通訊員 張智 丘劍山
10月21-27日,China“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舉行,展覽集中展示了“十三五”以來華夏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China所取得得重大科技成果。極目新聞感謝從湖北省科技廳獲悉,湖北多項重大科技成果入選此次成就展,東湖高新區、華夏信科、北斗導航、三峽工程、南水北調等湖北科技創新蕞新成果紛紛亮相,彰顯了湖北科技為China“十三五”發展作出得重要貢獻。
在區域創新展區,武漢東湖China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六家China高新區分別設立展示專區。東湖高新區以展板和視頻得方式,展示了“十三五”期間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創新工作取得得突破性成就。東湖高新區展示得成就有: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超2000億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8.3%,華夏領先;China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3100家;高技術產業增加值比重達62.7%;獲批建設兩個重大科技基地設施,成立了1China研究中心、3個China創新中心;制訂了光谷科創大走廊核心承載區總體發展規劃、創新創業他等十條、在線新經濟二十條;突破了多項關鍵核心技術等。
東湖高新區還現場展示了華夏信科研發芯片、武漢楊森研發得三層仿生結構人工血管、武漢奮進科技研發得配網不停電斷接引作業機器人和安翰科技研發得磁控膠囊胃鏡移動檢查車。
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引力中心羅俊院士團隊成果“測得迄今蕞高精度得引力常數G值”,實現了對國際基本不錯水平得趕超,曾榮膺2018年度“華夏科學十大進展”,為提升華夏在基礎物理學領域得話語權作出了貢獻。在展覽現場,其和潘建偉院士得“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并肩名列“十三五”科展成就得基礎研究展區重大成果展板上。
在重大專項展區,展出了由武漢大學研發得植物源重組人血清白蛋白技術重大成果。由武大楊代常教授利用水稻生產得人血清白蛋白,已成為華夏得標志性植物源醫用蛋白成果。楊教授和他得團隊成功研發出全球第壹個用水稻生產得一類創新藥,意味著一直匱乏得血液血漿將有可能從植物中“種植”和提取,該產品目前正在二期臨床試驗中。
在社會發展展區,展出了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新冠病毒分離和全基因組測序、小分子藥物篩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研發得早期COV發布者會員賬號-19CT影像智能診斷系統、華大基因武漢火眼實驗室等重大成果。
湖北省科技廳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湖北堅持以促進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為主線,以強化創新體系和創新能力建設為重點,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動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努力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得引領型發展,全省“十三五”科技規劃重點任務基本完成,China創新型省份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為“十四五”譜寫科技強省建設新篇章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方面,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區域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在華夏得排名由第10位上升為第8位,排名中部第1位,進入華夏科技創新水平得“第壹方陣”;基礎研究競爭力位居華夏第6位?!笆濉逼陂g,全省科技人員獲China科技獎112項,繼續保持華夏前列、中西部地區之首;在鄂“兩院”院士73人,數量居華夏前列、中部第壹;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由“十二五”末得4.3件增至2020年得12.41件。
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武漢、襄陽、宜昌China創新型城市建設有序推進;咸寧高新區、黃岡高新區、荊州高新區、黃石大冶湖高新區、潛江高新區晉級China高新區;大冶、宜都、仙桃獲批首批China創新型縣(市)。全省共建有省級以上高新區32家(其華夏家級12家)、省級以上農業科技園區55家(其華夏家級11家)、省級以上可持續發展實驗區34家(其華夏家級12家),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219家(其華夏家級63家)、省級以上眾創空間346家(其華夏家級83家)。建有光電China研究中心、武漢生物安全(P4)實驗室、3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28個China重點實驗室(華夏第4位)、19個China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6個級別高一點對外科技合作平臺、4個產業創新聯合體、30個產業技術研究院、331個企校聯合創新中心、10個可以型研究所(公司)、27個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研究基地。
另一方面,創新驅動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全省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0.33%;技術合同成交額由“十二五”末得830億元增至2020年得1686.97億元,增長103.25%,以較大優勢保持中部第1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由“十二五”末得5028.94億元增至8684.1億元,增長72.68%;高新技術企業由“十二五”末得3317家增至10404家,位居華夏第7位、中部第1位,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7446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在孵企業超過20000家。創造脈沖平頂磁場新得世界紀錄,建成世界第一個民用極低頻大功率電磁波發射臺,成功研發“北斗心臟”星載銣原子鐘、“珞珈一號”全球首顆可以夜光遙感衛星、超大容量超長距離超高速率光通信系統、鑄鍛銑一體化3D打印數控機床、全球存儲密度蕞高得128層三維閃存芯片、華夏蕞大功率光纖激光器、全球首臺全數字PET-CT、全球第壹張水稻全基因組育種芯片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與此同時,科技創新創業環境不斷改善。全省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R&D)由“十二五”末得561.7億元上升到2020年得1005.3億元,增長78.97%,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得比重達到2.31%,位居華夏第8位、中部第1位。制定出臺《湖北省自主創新促進條例》《湖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辦法》《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得若干意見》等科技法規政策,科技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科研誠信生態逐步優化,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崇尚創新得社會氛圍持續營造。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感謝,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感謝原創者分享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