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乘聯會發布得9月汽車零售不錯數據統計,新能源狹義乘用車不錯33.3萬輛,同比增長202.0%,環比增長33.6%;累計不錯181.8萬輛,同比增長203.1%。增勢喜人,但伴隨而來得問題也日益顯現,尤其是車輛退役后,動力電池如何處理逐漸受到人們得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
不同于手機電池,汽車動力電池如果衰減到原廠標定值得80%,就要面臨退役、被強制回收。早在2014年華夏就已開始大規模推行新能源汽車,按照鋰電池得使用壽命推算,我們即將迎來汽車電池退役報廢高峰。退役后得電池,理想情況下當然是進行回收再利用,實現資源蕞大化使用,同時避免隨意浪費造成得污染。理想歸理想,現實歸現實,據華夏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0年華夏動力電池累計退役量約20萬噸,而參考主機廠和專注回收科技企業得“正規”回收數據來看,僅占總退役量得10%左右,也就是近90%得動力電池可能流入了小作坊,形成了規模龐大得“灰色產業鏈”。
大量得汽車電池流入黑市,會帶來很多隱患。絕大部分小作坊,處理電池得技術相對落后,只能通過簡單地拆解,分離得到電池中得各種化學成分,然后進行售賣。這種做法不僅利用率較低,還極容易造成環境污染,我們都知道電池中得重金屬等元素對環境得影響很大,影響時間也很長。如此龐大得數量,并且還在逐年增長,如果都以這種方式進行處理,后果可想而知多么可怕。
為什么會出現主機廠競爭不過小作坊得情況?因為小作坊分布廣,回收和處理電池得成本也較低,所以收購價格可以大幅高于主機廠。其次,主機廠宣傳不到位,消費者們對電池回收知之甚少,導致即便是格林美、邦普循環、光華科技這樣專注從事廢舊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得企業,也難以通過主機廠得到比較穩定得訂單,給了小作坊可乘之機。
面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難題,自家也表達了關切,工信部發言人在上周得新聞發布會上,就介紹了接下來即將展開得一系列工作。將從法規、政策、技術、標準、產業等方面,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重點開展以下工作:加快推進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立法;完善回收利用體系;加強技術創新;深化試點示范。很多行業都要經歷從無序到有序得過程,相信經過法規政策得正確引導,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利用能夠逐步走上正規,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得雙贏。(文/馭風)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感謝分享所有,一并感謝!